幼儿园课件:学习故事:让教师理解儿童的形象.ppt

幼儿园课件:学习故事:让教师理解儿童的形象.ppt

  1. 1、本文档共8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发生了什么?(故事) 学习了什么?(分析) 还可做什么?(计划) 回应 教师行动中的三个关注点: 识别 注意 回应 计划 对“学习故事”的恰当分析 可以明晰幼儿的已有经验, 判断未来可以获得的新经验和新发展, 进一步提出促进幼儿发展的具体建议和支持。 回应可以是即时的, 也可以是延后进行的。 木箱烧烤游戏 即时回应: 介绍:徐玲琴 观察对象:4人小组 观察目的: 1.了解小组幼儿的游戏构想; 2.观察师幼互动对幼儿游戏主题的影响。 背景介绍 社会馆游戏计划: 烧烤 引导问题: 1.孩子们有没有按照自己的计划游戏,怎样实现计划? 2.孩子们在游戏中有没有碰到问题?怎样解决? 游戏过程片段揭露展现(一) 我们看到: 搭烧烤架过程中碰到的问题 教师支持策略: 讨论引发思维, 材料引发愿望。 我们一起寻找吧! 大家一起想想别的办法! 为什么没有人演国王? (孩子的游戏意愿不同) 大家有没有好办法? 谁有可能会来当国王? 有没有用上好办法? 1.启动不同的互动模式,引发幼儿思维碰撞。 师幼个别互动: 剧组团队讨论: 班级集体讨论: 2.跟进后续材料,推动幼儿游戏发展。 了解需求:演出还需要什么? 投放材料:我们一起来收集吧! 自制道具:我们一起来制作吧! 寻找国王之旅 无法开演 多个版本的 精彩演绎 孩子们 成长了 什么? 1.解决问题 2.道具 3.体验成功(游戏、表演、创作)的快乐 孩子的形象 老师的形象 游戏在哪里 学习在哪里 叙事的质量如何?(叙事即研究) 注意 你看到了吗? …… 《艾玛的长鼻子》 《杭杭的小火车》 《寻找国王之旅》《木箱烧烤》 更多“学习故事”看见“形象” 创意表现 结构游戏 表演游戏 关注儿童个体 学习故事运用于观察时: 个别化 发展性 叙事性 关注未来发展空间 叙事文本中体现识别 这里涉及工具,也涉及教师的儿童观 观察的辅助工具 注意 拍 照 录 像 记录本 方 式 对有意义的瞬间进行重点抓拍 对活动过程进行连续性的拍摄 对主要表现进行关键词的记录 优 势 真实还原了活动过程与结果 客观再现了整个活动过程 较准确地记录下互动中的关键语句 不 足 需要花费一定时间挑选、整理照片 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回顾筛选整理 容易带上记录者主观想法 观察 发生了什么?(故事) 学习了什么?(分析) 还可做什么?(计划) 回应 教师行动中的三个关注点: 识别 注意 叙述的文本 孩子的形象 识别 娃娃家的水果玩具(节选 小班) 有小朋友走过,一不小心碰了一下他的胳膊肘,于是轻巧的水果玩具就像是多米诺骨牌似的,一个个被推倒,接着所有的骨牌都被牵连。所以,这时的玩具也瞬间发生了连锁反应,就像被一阵风吹过,全掉在地上……但是,不一会儿功夫,桌上又出现了很多的水果,几乎所有的水果又都堆积了上来……孩子对水果的钟爱到了意想不到的地步…… 观察 评价 识别 在我们中心,贝基通常选择和她自己玩。我们注意到中心里另一个也是独自玩的孩子——劳伦,开始对贝基感兴趣。我们试着通过让他俩在午餐的时候坐在一起以及在音乐活动中让他们组成一队的方式支持这种兴趣。 贝基出现了对劳伦的兴趣并开始发展友谊。当她早上来的时候,先是独自在图书角,不久看到劳伦后就会跟着走。 故事背景——贝基总是独自玩。 教师指导——让贝基和劳伦在午餐和音乐活动中处在一起。 魔法时刻——贝基看到劳伦后会和劳伦在一起。 评价 识别 故事背景——孩子的原有经验 教师指导——教师上一次细观察后的计划 (环境、材料、空间、同伴……) 魔法时刻——? 评价 识别 魔法时刻——可以是 发现优点时, 发现进步时, 或者发现孩子做了了不起的事情时 “魔法时刻”的出现有时候可能仅仅是几秒钟的瞬间,它与环境材料的提供、师幼之间的互动息息相关。 “学习故事”作为一个质性评价,由于没有量化数据的参考,因而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答案,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解读便成为了教师们一直以来认为的在“学习故事”研究中最难把握的部分。 评价 识别 幼儿发展——怎么识别 ——我通常会对照《指南》来解读经验,利用《指南》对幼儿在游戏或者区域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分析,还是挺管用的。 ——确实对应《指南》可以清楚地看到孩子已经发展到了什么阶段、什么水平,但我本人在解读中碰到过这样的问题:我发现连续几天记录的几个孩子玩钓鱼游戏的“学习故事”,分析出来的内容差不多,因为他们都在“3—4”岁幼儿的发展水平里,没有让人觉得孩子是“特别”的。 ——我也发现在观察建构区活动的时候,《指南》几乎用不上,想要分析孩子的建构水平从《指南》里找不到划分阶段的依据。 ——我觉得“学习故事”

文档评论(0)

K12教育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2月0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