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课件)高一历史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pptx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课件)高一历史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pptx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程导入茫茫旷野,炮声隆隆,手持新式枪械的大兵们在阵地上一字排开,年青的军官们纵马驰骋……这就是当年袁世凯天津小站练兵的壮观情形。在这个原本毫不起眼的地方,走出了清末民初诸多重要的军政人物,史家也习惯性的冠之以北洋系之名。----选自《北洋野史》序言袁世凯小站练兵,练出了4个总统9位总理,堪称民国政坛的奇迹。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9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课程标准: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教学目标010302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家国情怀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和对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影响。以时间为线索梳理袁世凯复辟帝制和革命党人抗争的史实,认识复辟失败是历史的必然。收集民国成立后社会生活变化的史料,分析民国初年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新气象。结合教材中《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割据示意图》,分析北洋军阀统治的特点。渗透家国情怀,感悟新文化运动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推动思想解放方面的重大意义。【时空定位】最坏的时代——北洋袁世凯复辟帝制(封建思想余毒深厚)北洋军阀混战与割据(列强横行民不聊生)一种思潮:民主共和思潮两种乱象: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中国参加一战张勋复辟府院之争袁世凯称帝6月1914年5月191519161917年5月1917年7月1917年8月1912年3月签订“中日民四条约”护法运动中华民国军政府成立,孙中山任元帅中国民族工业迎来发展的春天二次革命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最好的时代——民国产业工人成为新的社会力量四种新气象:二次革命移风易俗—社会生活风貌革新三次运动:护国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护法运动壹北洋军阀1912—,袁世凯开始为清政府编练新式陆军。后来,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他为首的军事集团。由于袁世凯长期担任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这个军事集团通常被称为北洋军阀。北洋军阀执政时期的政府被称为北洋政府,北洋军阀的统治始于1912年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终于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1912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宋教仁案”1913.031913.07“二次革命”壹解散国民党1913.11《中华民国约法》1914.05《修正大总统选举法》1914.12复辟帝制1915.101915.12护国战争“府院之争”1917.05张勋复辟1917.07破坏《临时约法》1917.071917.08护法运动五四运动1919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袁世凯是如何一步步走上复辟之路的?学生自主学习?修订法律对日妥协召开国会舆论造势修订法律责任内阁制总统制可连选连任结合教材和所学分析,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做了哪些准备?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责任制内阁原为限制袁世凯权力而设,改为总统制后袁世凯大权独揽。责任制内阁原为限制袁世凯权力而设,改为总统制后袁世凯大权独揽。修改宪法对日妥协召开国会舆论造势结合教材和所学分析,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做了哪些准备?问题1:日本一开始提出什么条款?对日妥协1915年袁世凯和日本签订《民四条约》二十一条问题2:袁世凯是否全盘接受日本的条款?主要内容有: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中国政府须聘用日本人为顾问;不是。最后签订的《民四条约》仅余部分条款,将损失降至最低。问题3:《民四条约》签订的影响是什么?日本支持袁世凯称帝;破坏中国主权,丧权辱国;引发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反日情绪高涨。修改宪法对日妥协召开国会舆论造势霸道总统是如何诞生的?袁世凯:不选我当总统,不准吃饭孔教之于中国,犹如空气之于人类。为配合复辟帝制,为复辟帝制制造有利的舆论环境,袁世凯推行尊孔复古逆流。舆论造势召开国会革命党人为捍卫共和进行了哪些努力?结果如何?历史纵横“宋教仁案”1912年12月开始举行的中华民国首次国会选举,中国同盟会及其他政党组成的国民党,在参众两院的初选和复选中获得巨大胜利。接替孙中山代理国民党理事长的宋教仁,准备筹划组织第一届责任内阁。1913年3月20日夜晚,宋教仁由上海启程前往北京,被刺杀于上海沪宁火车站。“宋教仁案”是在临时政府即将向正式政府过度的背景下发生的,是以宋教仁为代表的主张建立责任内阁国民党,与以袁世凯为首的政治势力激烈斗争导致的结果,对后来的政局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二次革命因宋教仁案而引发的讨袁斗争护国战争反对袁世凯恢复帝制的斗争民国初期,中国政治斗争的焦点:独裁专制与民主共和的斗争思考:二次革命为何失败;护国运动为何成功?革命党人的反对材料一: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12学习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k12学习资料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6月0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