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心得(于丹).doc

  1. 1、本文档共8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语》心得(于丹).doc

《论语》心得 (于丹) 目 录 一、天地人之道 二、心灵之道 三、处世之道 四、君子之道 五、交友之道 六、理想之道 七、人生之道 一、天地人之道 【画外音:《论语》集中了孔子的人生感悟和思想精华,影响中国社会两千多年。如今,中国社会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对于现代人来说,两千多年前的《论语》所包含的思想是否还能闪烁出智慧的光芒?从今天开始,于丹教授就带领我们一起走进《论语》的殿堂。 《论语》所记载的,是孔夫子从生活中演绎出来的为人处世的经验,和他对弟子的教导。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是用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古人对《论语》的推崇之极。其实,《论语》中许多经典的词句,是我们许多人都耳熟能详的,但是我们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吗?这部曾被古人誉为治国之本的《论语》,对我们现代人来说,还具有什么实际意义吗?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认为,这部曾经统治中国社会思想两千多年的儒家经典仍然能为我们现代人构建和谐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供一份温馨的劝导。】 大家别以为说,孔夫子的《论语》现在我们必须得仰望它,我们觉得它是高深的,它是一种高不可及的。这里面有多少奥秘吗?这个世界上真正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是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都是最简单的。《论语》真正的道理,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其实说白了,我认为《论语》再我们今天的观点去看过去,它是一本非常朴素的,能够相关于以人伦为起点,教给每一个人在现代生活中,获得心灵快乐,能够熟悉现代这种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就是这么一本语录。 其实《论语》很简单,两千五百年以前,《论语》是孔子在教学生的时候,片片断断留下来的课堂笔记,他的学生把这些给编篡起来,后来就成了《论语》。所以在《汉书·艺文志》上有这么一段界定:《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就是弟子们在提问,他回答的时候“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大家有问有答、有来有往。就是这种提问和回答之间,只言片语,就是这样流传下来的。“到后来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大家把这些言论集结在一起,就成了一本《论语》。所以今天看到的《论语》,我们会觉得没有什么太深的逻辑性,在《论语》里面也很少有长篇大论的故事、一个严谨的阐述,《论语》都是很简短很简短的一些言辞。 【动画 学生:老师您再多说几句行不行。您总是那么三言两语的,我们怎么做课堂笔记呀? 孔子:我本来就什么都不想说。 学生:老师,您要是什么都不说,我们记什么呀?】 那么他老师怎么回答他呢?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其实这就是一种教育。他老师跟他说:“你看,苍天在上,亘古已然,它说话吗?它不说话,不是照样春夏秋冬四季照样风调雨顺吗?大地上不是万物生长吗?你去看天说话。” 所以其实《论语》的态度是什么呢?就是以一种朴素的、温暖的,言传身教的生活态度,去影响他的弟子。大家都知道,孔夫子这一生号称弟子三千,其中成就七十二贤人。这些人每个人都是一粒种子,他们是把那种生活的智慧广为传播,但是不依赖那些连篇累牍、宏观的那种大的言论。 我们说《论语》他终极的传递,是传递了一种态度。其实在《论语》中,我们会发现,孔夫子他教育学生的时候,讲世间道理的时候,从来没有过声色俱厉,他一定是和缓的、因循诱导的,跟人商榷的这种口气,其实这样一个态度不是代表他个人,而是反映了中国人的一种哲学观。 为什么我们说孔夫子是圣人,圣人的意义就是在这片土地上,他是那些最有行动能力的、有人格魅力的这样一些人。这样的人一定是从我们的生活里面自然生长脱胎出来而不是从空而降的。所以说起整个这种天地开辟造世的故事,我们可以想一想,最早的时候,中国最早的创世纪怎么来的呢?是由盘古开天辟地来得,但是这个开辟,不像西方神话讲的那种突变,比如说拿一把大斧子,“啪”劈开,然后金光四射,出现一个什么样的天地万物。这不是中国人的叙事情感。中国人习惯的叙事象《三五历纪》里面描述的那样,是一个从容和缓而值得憧憬的漫长的过程。 它说: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厚,盘古极长。 它说天地混沌如鸡子,很大在那里安安静静,盘古生其中。一共呆了多久呢?万八千岁,天地开辟,一万八千年过去了,天地开了。但是它不是一个固体“啪”裂开,而是两股气分开了。阳清为天,阴浊为地,就是阳气上升变成了我们蔚蓝的天空,浊气下降变成了我们脚下的土地。盘古在其中。是不是开天辟地就完了

文档评论(0)

独孤默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