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肥料学完整课件]2.ppt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土壤肥料学完整课件]2.ppt

第2章 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 2.1 土壤矿物质与岩石的风化 岩石风化形成的矿物质颗粒统称为土壤矿物质(soil mineral matter)。 2.1.1 岩石(rock)的风化 2.1.1.1 地壳的元素组成 地壳的成分极其复杂,几乎包括绝大多数已知元素,但以氧、硅、铝、铁四种元素为主。 2.1.1.2 主要成土矿物、岩石 自然界的矿物岩石经风化作用及外力搬运形成母质(parent material),母质经成土作用形成土壤。 岩石是一种或数种矿物的集合体。根据其成因可分为三类: (1)岩浆岩(magmatic rock):由岩浆冷凝而成。 (2)沉积岩(sedimentary rock):由各种先成的岩石经风化、搬运、沉积、重新固结而成或由生物遗体堆积而成的岩石称为沉积岩。 (3)变质岩(metamorphic rock):在高温高压下岩石中的矿物发生重新结晶或结晶定向排列而形成的岩石称为变质岩。 2.1.1.3 岩石的风化 风化(weathering)是指岩石、矿物在外界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逐渐发生崩解和分解的过程。 (1)物理风化(physical weathering) (2)化学风化(chemical weathering) (3)生物风化(biological weathering) 2.1.1.4 母质的类型及分布规律 (1)残积物 (residual deposit) (2)坡积物(slop deposit) (3)洪积物(diluvial deposit) (4)冲积物 (alluvial deposit) (5)湖积物(lacustrine deposit) (6)海积物 (marine deposit) (7)风积物 (aerolian deposit) (8)黄土(loess) (9)红土(quaternary red clay) 2.1.2 土壤的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 2.1.2.1 土壤矿物 (1)原生矿物(primary mineral): 在风化过程中没有改变化学组成而遗留在土壤中的一类矿物称为原生矿物。 (2)次生矿物(secondary mineral) :原生矿物在风化和成土作用下,新形成的矿物称为次生矿物。 2.1.2.2 土壤矿物质的化学组成 土壤矿物质的化学组成很复杂,几乎包括地壳中所有的元素。其中氧、硅、铝、铁、钙、镁、钠、钾、钛、碳等10种元素占土壤矿物质总量的99%以上,这些元素中以氧、硅、铝、铁四种元素含量最多。 2.1.3 土壤的机械组成 2.1.3.1 土壤粒级 土壤粒级分类 土粒分级一般是将土粒分为石砾、砂粒、粉砂粒和粘粒四级。 (1)国际制土粒分级 (2) 前苏联制土粒分级(又称卡庆斯基制)是以粒径1mm为土粒的上限,以粒径小于0.001mm为土粒的下限。 (3) 我国制土粒分级 各粒级的组成 (1) 矿物组成 由于岩石中的各种矿物抵抗风化的强弱不同,造成各粒级土粒的矿物组成有较大的差别。 砂粒和粉砂粒主要是由各种原生矿物组成;粘粒部分主要由次生矿物组成。 (2) 化学组成 砂粒和粉砂粒以石英和长石等原生矿物为主,二氧化硅含量较高;粘粒中,则以次生硅酸盐矿物为主,铁、钾、钙、镁等的含量较多。 2.1.3.2 土壤质地(soil texture) 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含量(质量)百分率的组合, 叫做土壤质地(或称土壤颗粒组成、土壤机械组成). 土壤质地分类: 根据土壤中各粒级含量的百分率进行的土壤分类, 叫做土壤质地分类. (1) 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类: 按砂粒、粉粒、粘粒三种粒级所占百分数划分为4类12种。 (2)前苏联土壤质地分类: 根据物理性粘粒和物理性砂粒的含量,把土壤质地分为三类九种. (3) 我国制土壤质地分类: 将土壤分为3大组成12种质地名称。 2.1.3.3 土壤质地与肥力的关系 土壤质地常常是土壤通气、透水、保水、保肥、供肥、保温、导温和耕性等的决定性因素。 (1)砂土类(sand soil): a、粒间孔隙大,毛管作用弱,通气透水性强,内部排水通畅,不易积聚还原性有害物质: b、矿物成分主要是石英,含养分少,要多施有机肥料; c、通气性好; d、含水量低,热容量较小; e、松散易耕,缺少有机质的砂土泡水后容易沉淀、板结、闭气。 (2)粘土类(clay soil): a、粒间孔隙小,多为极细毛管孔隙和无效孔隙,通气透水性差,内部排水慢,易受渍害和积累还原性有毒物质; b、粘土一般含养分较丰富,特别是钾、钙、镁等含量较多; c、粘土保肥力强、含水量多、热容量较大,升温慢降温也慢,昼夜温差小; d、粘土干时紧实坚硬,温时泥烂,耕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