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 我国西部地区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系统类型多样。地处长江、黄河的上游,是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屏障、水源涵养地,是我国生态系统平衡枢纽。长期以来,由于不合理的耕作和过度无序开发,西部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干旱和荒漠化问题突出,自然灾害频率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生态系统对经济的承载能力越来越弱,不仅给本地经济发展带来极大危害,也给中东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早在1999年6月,江泽民同志在视察西北五省时指出:“改善生态环境是西部地区开发建设必须首先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如果不从现在起努力使生态环境有一个明显的改善,在西部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就会落空。” 因此,党中央适时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决策,把生态环境建设、改善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首要任务来组织实施,这是建国以来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战略决策在理念和实践上的重大突破。 一 大开发五年来西部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呈现出可喜变化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五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强有力的、切实可行的措施,不断推进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工程,据统计,五年来,中央投入1100多亿元的林业生态建设资金中,西部地区占了大部分。其中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涉及西部11个省(区、市),累计投入287.8亿元;退耕还林涉及西部12个省(区、市),累计投入311亿元,占全国的65%,京津风沙源治理在西部省(区)安排退耕还林资金42.2亿元,占资金总额的49.6%;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试点在新疆、广西3年分别累计安排资金2.25亿元和5.25亿元。目前,六大林业重点工程涉及到整个西部地区,成为西部大开发的基础性生态建设工程,并初显成效。据国家林业局最新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我国森林覆盖率为18.21%,与第五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的16.55%相比,提高了1.66个百分点。其中,占国土面积32.19%的西北5省(区)的森林覆盖率也由3.34%提高到了5.86%。 具体来说,大开发五年来,西部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工作初显成效,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可喜变化。 1.天然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五年来,东北、内蒙古国有重点林区木材产量已调减到位,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工程区累计减少森林资源消耗3.2亿立方米,完成生态公益林建设任务14707.6万亩,14亿亩天然林得到有效管护。 据全国水土流失最新调查监测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23.9%,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水土流失面积与工程实施前相比下降了5.99%,长江泥沙含量出现全线下降的趋势。 2.林草植被得到恢复 五年来,西部地区累计完成陡坡耕地退耕还林1.18亿亩,荒山荒地造林1.7亿亩,累计治理严重退化草原1.9亿亩。仅2004年一年,西部地区退耕还林工程区林草覆盖率平均提高两个百分点,内蒙古一些荒漠化草原植被覆盖度提高20%以上。宁夏实行全区禁牧,青海实施以草定畜取得初步成效,京津周边地区土地沙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据统计,2003年全国11条主要江河流域土壤流失量大幅度减少,其中长江和淮河减少50%左右。 3.治理面积大于沙化面积 京津风沙源治理和以防沙治沙为主攻方向的“三北”四期工程覆盖了85%以上沙化土地。“三北”四期工程启动以来,已累计治理沙化土地1.95亿亩,工程区内20%沙化土地、黄土高原40%水土流失面积得到初步治理,65%的农田实现林网化,使2130万公顷农田得到了有效保护。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启动以来,累计完成治理任务1.67亿亩,工程区植被覆盖度较2000年相比提高近30%。 据全国荒漠化监测和沙尘暴监测结果表明,内蒙古自治区实现了由“整体恶化、局部改善”向“整体遏制”的重大转变。新疆最近十年土地沙化扩展速度减少一半,并呈逐年下降态势,出现了草木茂盛、野生动物增多、湖河水位提高等生态好转的迹象,全区森林覆盖率由1999年的1.68%提高到2.94%。宁夏沙化土地面积由165万公顷减少为126万公顷,实现了治理速度大于沙化速度的重大转变。 4.野生动植物种群得以保护和恢复 六大林业重点工程使西部的生态明显改善,西部独特的野生动植物等珍贵物种资源得到恢复和保护,西部地区林业系统管理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达到86处。据全国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湿地和大熊猫调查结果表明,西部地区的大熊猫、金丝猴等国内外普遍关注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数量成倍增加。其中大熊猫数量增长了40%以上,野外大熊猫分布县达到45个,比上次调查时增加了11个,栖息地也由2085万亩增加到3450万亩,增长65.6%;褐马鸡等物种的新记录、新繁殖地或越冬地不断被发现;100多年未见踪迹、已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宣布为世界极危物种的崖柏在重庆大巴山区被重新发现。 5.生态建设推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8号店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