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导学案9《说“木叶”》学案.doc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导学案9《说“木叶”》学案.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导学案9《说“木叶”》学案.doc

《说“木叶”》学案 导学目标:? 1、品味文中诗句,理解古代诗歌中“木叶” 意象的意蕴;比较 “(落)木(叶)”与“树(叶)”的不同,把握“木”的艺术特征。 ??? 2、了解诗歌语言具有潜在暗示性的特点,明确本文写作目的。 ??? 3、初步培养学生感悟诗歌中意象所表现出的丰富意蕴,提高诗歌的阅读欣赏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 ??? 1、重点: 品味文中诗句意蕴,比较“木”与“树”的不同,从而把握“木”的艺术特征。 ??? 2、难点:了解诗歌语言具有潜在暗示性的特点,运用文中阐述的知识和道理指导学生进行诗歌意象品味练习?。 三、导学方法: ??? 1、学生探究为主,师作引导; ??? 2、指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句,筛选主要信息来解答有关问题,把握文意; ??? 3、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导学安排???? 1课时 五、导学过程设计 ? 一)导入新课:诗词填空 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讨论明确,以上诗句中“落木”与“落红”分别是“落叶”与“落花”,作者为何不用“落叶”与“落花”,却用“落木”与“落红”?这个问题我们请著名学者林庚先生来作解答,导入课文学习。 二)释 题:“说”属于议论文体,本文是文化随笔(文艺短评);“木叶”是文章论题,本文是就古诗中“木叶”意象进行分析说理。 三)作者介绍(指生读屏幕上内容) 四)研读课文(老师作方法指导:各种读法结合,通过抓文段中关键词句,筛选有效信息,来把握文意,回答有关问题。) 1、略读文章前三段,讨论明确以下问题: ????????? 1)本文谈到了一个什么文学现象? ?2)“木叶”是什么?对此作者有何质疑? ????????? 3)“木叶”到“落木”,其与“落叶”或“树叶”的不同,关键点在哪? ? ????????4)小结前三段:我国历代诗人们钟爱“木叶”这一形象,其关键在“木”字。(下文具体分析“木”的特征。) 2、重点研读第4、5、6段(全文中心) ? ???????1)读第4段,探讨以下问题: ?? ?????(1)“木”一般用在什么场合? (2)生读这段内容,找出引用的诗句,仔细体会其内涵。 (方法:找文中关键词句来谈) ?????? 1) 体会“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中“高木”的意味。 ?2)? 体会“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中“高树”的意味。 (3)比较其中不同,由此概括出“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木”是否还有别的特征?引入第6段研读。) 2)读第6段,明确下列问题: ??? ????(1)概括“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 ???(2)品读比较文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与“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中“木叶”与“落叶”的不同意蕴。 ??? ???(3)填表比较“(落)木(木叶)”与“树(叶)”的不同,进一步明确“木”的特征,以突出强调。 3)读第5段,分析“木”何以会有如此特征,探讨诗歌语言的潜在暗示性问题。明确: (1)文中是怎样具体阐述这一问题的,结合实践准确把握其内涵。 (2)明确诗歌语言富有暗示性观点是本文作者的写作目的所在。 3、读第7段,作全文小结。 4、全文思路梳理,整体把握。 一、基础部分 1.选出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A.林庚(ɡēnɡ) 陆厥(quē) 橘颂(yòu) 王褒(bāo) B.启发(qǐ) 钟爱(zhōnɡ) 吟唱(yín) 缘故(yuán) C.事实(shì) 考虑(lǜ) 流传(liú) 惊人(jīnɡ) D.轻易(yì) 放弃(qì) 创造(zào) 关键(jiàn) 2.选出字形有误的一项 A.桂树 夕阳 大概 隐士 B.思索 干躁 湿润 触觉 C.褐色 桅杆 排斥 暗示 D.繁茂 仿佛 单纯 艺术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A.哈里希岛上的姐姐为弟弟点在窗前的长夜孤灯,即便不曾唤回那个航海远去的弟弟,可是不少捕鱼归来的邻人都得到了它的恩泽。 B.给难字注音,不只是为了扫除阅读障碍,而是为了在“读书”中“识字”,真正做到“开卷有益”。 C.数百名法轮功练习者的惨剧,更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了李洪志观点的荒谬。 D.这件事连小孩都知道,况且还是大人呢? 4.下列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近年来,美国政府奉行单边主义、霸权主义,以邻为壑,在国际上已是众叛亲离了。 B.李向群在抗洪斗争中威武不屈,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不愧为新时期的雷锋。 C.我们一定要从今年多起特大瓦斯爆炸中吸取教训,触类旁通,严防此类事故的发生。 D.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政绩累累,真可谓罄竹难书。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台湾当局对结束两岸的敌对状态缺乏应有的诚意,反而一面做出伤害两岸同胞感情的事,甚至___________升高敌意

文档评论(0)

好老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