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城市生态景观与公共安全.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山地城市景观与公共安针对中国多山和多山地城市的国情,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运用生态学的基本方法,探索中国密集人口和文化背景下的山地城市。Abstrnct: 引言 联合国经济与社会委员会的1997∕45号决议中指出,地球至少1∕5的陆地表面为山峦覆盖,大约10%的世界人口居住在包括高地在内的多山区域,而比例远远大于10%的世界人口的生活完全依赖山区资源。山区为全人类提供一半以上的淡水,山区还为全球提供分额巨大的木材、矿物和牧场。山区容纳着数量巨大的多民族群体,保留着多种多样的文化传统、环境知识和与山区环境相适应的人居方式;山区又有世界上最复杂的土壤文化基因库,还有传统的管理经验,山区提供着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并使旅游业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对于人类的未来,山区的这些资源与服务具有的意义。国山地丘陵占全国土地面积的43%,高原26%、盆地19%,也就是说的山地确实是广义的山地,它是指高原、丘陵、盆地,把它笼统称之为山地。截止到2005年底,全国建制市有661个,其中山地型城市是231占总数的35%,全国的1900个县城中山地是市是960个,占了49%,可以看到特殊的地质构造或者是特殊的植物配植、特殊的气候我觉得都值得分专篇进行研究。国家的统一绿地指标不完全适用在山地,它有很多空间上的竖向的东西,不可能用国家统一的标准来做,这是山地城市的。这种绿化完全是用水泥土的工程把它展露出来让它作为一个城市的景观,这个是做山地规划当中要考虑的重点也是难点。山地城市有存在的弱势,它的弱势是绿地数量非常的有限,为什么呢?因为山地城市它的地形地貌决定了很多地方虽然是绿化,但是它真正可以用于城市当中的人居可以享受的绿地非常少,它大量是陡峭的山坡,国家规定25%以上不能建设。但是在山地来说25%算什么,50%的都轻而易举的随便做建设。这也就是为什么今天山地城市,如果说用统一的绿地率或者是人均绿色量要求它,他会把中间的山、旁边的山全部算起来,因为人均的绿地率是达不到那样一种要求的,这就是概念上的刻划。 部分绿地先天不足,为什么呢?山地城市它的地质状况非常不稳定,有砂岩和地下水。很多地方本身就是地质灾害的隐患区,在地质灾害的隐患区或者根本不能建设的地带或者是大量的高压走廊下面现在反而大量的用作绿化用地。在危险的用地用来做绿化,前一段我参加了一个评审,他们居然把废弃地上面的高压走廊,下面的地质不稳定他们要做防灾公园,我说开什么玩笑它本身不具备防灾的先天条件,这点有必要引起大家的重视。 城市绿地系统性差,这是很自然的,因为它中间有山和河流分割,它城市绿地系统不可能形成网络化、形同化所谓的绿色基础设施,把它连盖起来形成链的感觉,它的系统性比较差,这几个就导致了山地城市面临很多建设的困难和难点。它们的发展趋势怎么样呢?山地城市绿地结构趋势是网络化,现在正在努力把它进行网络化的发展。山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区域化不仅仅是看在几个山包围着几个城市,要把它连起来,把它做得更加区域化。绿地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有机统一,将森林引进山地城市,跟刚才纽约市的总工讲的一样,重庆各个地方都在努力种树希望三年以后有效果。 山地城市的绿地景观公共安全,山地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区域,随着山地城市地质灾害危害性的日益显现,建设安全的山地城市、防治地质灾害、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山地城市建设不可回避的内容。如果你的视点提高以后很难看,但是对建筑里面的人采光通风也非常的不利,这个就形成景观灾害。想怎么样把经常发生泥石流或者是山洪爆发的地方做成景观,这是的一个主题。山地城市的灾害同时具有复杂性,包括泥石流、火灾等等它的损失非常大。这个表是来统计的,从1985年到2000年自然灾害和人文灾害爆发的频率,可以看得出来人文的灾害非常多。为了避免自然灾害,尽量的避免人为的灾害。由于灾害的发生引起另外一种或者几种灾害的现象。山地城市抵御灾害的现象能力非常弱,虽然重庆离震区比较远,但是大家不知道怎么办,完全没有信号。到了5月19号的时候当天还是有地震,第二次陷入同样的恐慌,这样可以意识到的防御机制是非常差的,抵御的能力是非常脆弱的,破坏性的建设和建设性的破坏已经加速灾害的发生。 城市化改变了地表水的循环过程,现在大量的山区已经把树坎掉了来进行城市化的建设,对地表灾害大大的加剧。城市化改变了自然的生境条件,我讲这几点已经到了不克服不行的地步。在这么一个原理震中地区的时候,居然有四五个小时通信全部中断,后来上了网以后才知道哪个地区发生了地震。过分注重数量,现在动不动就提人均绿地多少、绿化覆盖率多少。现有的城市绿地避灾和防灾的规划体系,是进行一级避灾点和二级避灾点的建设。目前城市防灾规划是把它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所以它的深度不可能做的很深。做城市总体规划的时候,当然现在5.12地震

文档评论(0)

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