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源煤矿采区方案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神源煤矿采区方案设计 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采矿系08级 慕鹏峰 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评阅意见书 采区地质概况 采区概述 该采区位于神源煤矿一水平的东翼,东以辅运大巷的护巷煤柱线为界,西以井田边界线为界,南以+1095 等高线为界,北以西回风大巷煤柱线为界。采区平均走向长 450 米,倾斜长度为300 米。采区面积 13500 平方米 采区煤层及顶底板特征 (1)可采煤层 矿区内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统延安组,共含可采煤层5层,从上而下编号依次为:3-1、4-2、4-3、4-4、5-2煤层。 3-1煤层 3-1煤层仅残留在矿区西南角,其余大部分大面积火烧,厚度2.86~3.22米,平均3.02米。区内该煤层残留厚度稳定,结构简单,不含夹矸,属火烧残留、局部可采的煤层。煤层的底板标高为1120~1170米,埋深87~0米,距下部4-2煤层间距约39米。 ②4-2煤层在矿区西南部和南部边界,在矿区内大面积火烧。煤厚2.01~3.70米,平均2.2米:含一层厚度为0.16~0.20米厚的夹矸,属稳定型、局部可采的中厚煤层。底板标高为1070~1135米,埋深130~0米,距下部4-3煤层间距为15.67~21.4米,平均20米。 4-3煤层 4-3煤层基本全区分布,仅在矿区北部边界和中西部沟谷两侧部分因火烧缺失;不含夹矸,煤层厚度1.07~1.43米,平均1.19米,属稳定型大部可采的薄煤层。煤层底板1070~1089米,埋深22~176米,距下部4-4煤层间距13.5~15.59米,平均13米。 ④4-4煤层 4-4煤层可采地段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其余地段因冲刷、火烧缺失和不可采。可采厚度0.80~1.02米,平均0.89米,属大部分可采的煤层。煤层底板标高1035~1090米,埋深167~0米,距下部5-2煤层间距33.31~41.11米,平均39米。 ⑤5-2煤层 5-2煤层为矿区内的主要可采煤层,仅矿区东北角很小一部分火烧,基本全区分布。煤层厚度在2.47~5.29米,平均3.87米,不含或局部含一层夹矸,一般小于0.25米,属全区可采的稳定型厚煤层。底板标高995~1055米,埋深212~0米。 (2)煤层顶底板的特征 根据张家峁煤矿井田勘探资料分析,矿区内各煤层顶底板以粉砂岩为主,泥岩次之,局部为细粒砂岩,岩体较完整,属不稳定-较稳定型,局部为稳定型。总之,矿区地层沉积连续,无大的构造作用破坏,岩体较完整,岩体稳定性较好。 3、煤质、瓦斯、煤尘 (1)煤质 各煤层的水分的平均变化值在6.15~7.29%之间。 原煤灰分除4-2为1.53%外,其他平均值变化在4.98~9.08%之间。 原煤热量的评均值变化在33.35~37.28%之间。 原煤全硫平均值变化在0.25~0.31%。 原煤磷的平均值变化在0.005~0.069%之间 (2)煤层的瓦斯、煤尘和自燃倾向性 该采区内的煤层属低瓦斯。煤尘具有爆炸性。属易自燃煤层。 水文地质条件 主要含(隔)水层水文地质特征 第四系中更新统黄土裂隙、孔隙潜水含水层 多分布于梁峁顶部,以离石组黄土占绝对优势,为浅黄色含粉砂质粘土、亚砂土,夹多层古土壤及钙质结核层,垂直节理发育,与下伏新近系红土层不整合接触。该层在黄土梁峁顶部,不含水。 新近系上新统保德组红土隔水层 新近系上新统保德组红土隔水层于中部大的沟脑两侧可见,其典型的红土层为隔水层,结构致密均一,半固结,可塑性强,为区内良好的不连续隔水层,其底部常见一层厚3-5米 的沙砾石层,含有孔隙裂隙潜水,泉的流量很小。 侏罗系中统延安组裂隙含水层 延安组为含煤地层,主要由中细粒砂岩、粉砂岩、泥岩及煤层组成,含水层为中细粒砂岩。据张家峁井田勘探抽水资料分析,延安组含水层段富水性很弱,单位涌水量0.000127-0.0056L/s.m,渗透系数0.0014-0.00059m/d,水质为HCO3-Ca.Mg,矿化度0.28-0.73g/l.以上表明矿区主要含水层段均处于侵蚀基准面之上,易于疏排,以裂隙含水层为主、富水性极弱的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床,即二类一型。 烧变岩裂隙孔洞潜水含水层 矿区内各煤层在露头处的自燃而形成的烧变岩,在沟谷地段广为出露。煤层自燃过程中使其上部岩石受到烘烤变质,直至熔融并产生大量气孔,跨落后又形成大量的裂隙孔洞,为地表水、大气降水的渗入和地下水的径流创造了条件。烧变岩含水层位于侵蚀基准面之上,多不含水,仅在局部地形低洼、隔水底板凹陷的地段,含有裂隙孔洞潜水。 B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及排泄条件 区内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和侧向渗流补给。据该区气象资料表明,区内三年降水量436.6㎜,而蒸发量是降水量的4倍,且集中在7-9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0%左右。张家峁煤矿处于黄土丘陵区,降水大部分以地表径流排泄,不

文档评论(0)

晓风迷梦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