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合成材料助剂.ppt

  1.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1 概述 4.2 增塑剂 4.3 抗氧化剂 4.4 阻燃剂 3.5 抗静电剂 (1).链的引发 (2).链的传递与增长 (3).链的终止 (1).链终止型抗氧剂的作用原理 自由基捕获型 电子给予型 氢给予体型 2. 抗氧剂的作用机理 (2).预防型抗氧剂的作用机理 作用是除去自由基的来源、抑制或延缓引发反应。 过氧化物分解剂 金属离子钝化剂 ROOH+R1SR2 ROH+ R1SOR2 ROOH+ R1SOR2 ROH+ R1SO2R2 ROOH+(RO)3P ROH+(RO)3 P=O 三.抗氧剂的选择原则 溶解性 挥发性 稳定性 变色和污染性 抗氧剂的物理状态 助剂间的相互作用 外界因素 四.抗氧化剂的主要品种 1.胺类抗氧剂 防老剂4010NA 具有优良的抗氧、抗日晒龟裂和抑制铜、锰等有害金属离子的作用。主要用于橡胶制品中。 防老剂4010 防老剂4020 2.酚类抗氧化剂 抗氧剂264 抗氧剂2246 作为辅助抗氧剂.常用的硫代酯有两个品种,抗氧剂DLTDP与DSTDP。 3.硫代酯与亚磷酸酯 亚磷酸酯 高分子材料中含有碳碳双键,人们生存的大气环境中含有微量的臭氧.碳碳双键很容易与臭氧反应产生臭氧加成物,此加成物不稳定而重排为臭氧化物,遇水会分解产生降解的碳基化合物。 解决高分子材料的臭氧化,二个途径: 在高分子材料中加入某一物质,此物质在臭氧与高分子碳碳双键反应前即与臭氧反应,生成稳定的化合物,从而消灭了臭氧,而达到抗臭氧化的目的。此类物质被称作抗臭氧剂或者臭氧捕获剂。 通过向高分子材料中加入某一物质,该物质能与高分子臭氧化产物反应并生成稳定化合物,从而阻止了这些臭氧化产物的进一步的降解而达到抗臭氧化的目的。 五.高分子材料的臭氧氧化与抗臭氧化 一.概述 1.阻燃剂的概念 能够增加材料耐燃性的物质叫阻燃剂,是提高可燃性材料难燃性的一类助剂。 2 阻燃剂的发展史 早在公元前83年,Claudius年鉴记载.在希腊港Pracus的围攻中所使用的本质碉堡用矾溶液(铁和铝的硫酸复盐)处理,目的是防燃,这是阻燃技术在实践中的首次使用。 1735年,Wyld发表了一篇英国专利,用明矾、硼砂、硫酸亚铁混合物使纤维纺织品和纸浆等阻燃,这是关于阻燃剂的第一篇专利。 1820年,盖—吕萨克受法国国王路易十八的委托,为保护巴黎剧院幕布而研制阻燃剂,他发现磷酸铵、氯化铵、硼砂等无机化合物对纤维的阻燃非常有效,他还发现上述某些化合物的混合体系可提高咀燃性,他是最早对织物阻燃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家。 3.阻燃剂的分类 (1)按化合物的种类分类 阻 燃 剂 有 机 阻 燃 剂 无 机 阻 燃 剂 磷 系 磷+ 氮系 磷+ 卤素系 氮 系 卤 素 系 其 它 硼化合物 三氧化二锑 氢氧化铝 其它 (2).按使用方法分类 阻 燃 剂 添 加 型 反 应 型 有机阻 燃剂 无机阻燃剂 乙烯基衍生物 含氯化合物 含羟基化合物 含环氧基化合物 添加型阻燃剂: 是在聚合物加工过程中,加入具有阻燃作用的液体或固体的阻燃剂。 反应型阻燃剂: 是在聚合物制备过程中作为单体之一.通过化学反应使它们成为聚合物分子链的一部分。它对聚合物使用性能影响小,阻燃性持久。 1.聚合物的燃烧 燃烧的三要素:物质具有可燃性、温度达到着火点和氧气接触。 燃烧过程: (1)加热阶段 (2)降解阶段 (3)分解阶段 (4)点燃阶段 (5)燃烧阶段 二. 聚合物的燃烧和阻燃剂的作用机理 橡胶的燃烧 2. 聚合物燃烧性标准 燃烧速度 氧指数 燃烧速度是指试样单位时间内燃烧的长度,燃烧速度是用水平燃烧法和垂直燃烧法等来测得。 氧指数是指试样像蜡烛状持续燃烧时.在氮—氧混合气流中所必须的最低氧含量。 氧指数(OI)可按下式求出: 氧指数愈高.表示材料燃烧愈难。 以氧指数0.21 为可燃性和不可燃性的分类标准。 (1)保护膜机理 玻璃状薄膜 隔热焦炭层 3. 阻燃剂的阻燃机理 (2)不燃性气体机理(稀释作用) (3) 冷却机理(吸热效应) (4)终止链锁反应机理(抑制效应) (5)协同作用 (6)转移作用 阻燃剂的分解产物易与活性游离基作用,降低某些游离基的浓度,使作为燃烧支柱的链锁反应不能顺利进行。 阻燃剂的复配是利用阻燃剂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提高阻燃效能,称为协同作用体系。常用的协同作用体系有锑一卤体系,磷一卤体系,磷一氮体系。 阻燃剂的存在改变了聚合物的热分解模式,使其直接热解生成炭。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