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客观方面.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犯罪客观方面 -----客观的事实要素的集合 一、客观方面概述 (一)客观方面的定义 是刑法规定的,说明犯罪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社会关系的侵犯性,而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客观事实特征。 (二)犯罪客观方面主要内容 危害行为 犯罪对象 危害结果 因果关系 时间、地点等其他客观要素 二、危害行为 (一)定义 危害行为是指由行为人的心理活动所支配的危害社会的身体动静。 (二)危害行为的特点 (1)有意性 (2)有体性 (3)有害性 (三)危害行为的价值 1、理论上: 其是一切犯罪构成必须的构成要素;其他要件都是链接在这个要件基础之上的。 2、司法上: (1)定罪方面:区分罪与非罪;区分此罪与彼罪 (2)量刑方面:定罪影响量刑;行为发展程度影响量刑区分此罪与彼罪 (四)危害行为的类型 1、作为:积极地违反刑法规定的禁止性规定的行为类型 2、不作为 (1)定义:消极地违反刑法规定的或认可的命令性规范 (2)类型:纯正的不作为、不纯正的不作为 (3)不作为的行为结构 不作为的义务+履行义务的可能性+不作为行为本身 (4)不作为义务的来源 A、刑法明确规定的义务 B、民法、行政法等其他法律规定的义务 C、法律行为 D、先行行为 3、持有 三、犯罪对象 (一)定义:是危害行为指向的承载犯罪客体的具体的人或物 (二)有关犯罪对象的基本认识 1、不是所有犯罪都有犯罪对象 2、犯罪对象应当合法 (三)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的关系 1、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2、犯罪客体通常决定犯罪的性质,犯罪对象体现犯罪的性质 (四)犯罪对象的价值 1、理论上:犯罪对象是研究犯罪客体的客观方面要素 2、司法上: 对于必须要求犯罪对象的犯罪,犯罪对象是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区分点之一。 四、危害结果 (一)定义: 1、广义的危害结果 2、狭义的危害结果:抽象的危害结果、形式的危害结果 3、最狭义的危害结果:作为客观方面要素的构成要件的危害结果 (二)危害结果的类型 1、实害结果 2、危险结果 (三)危害结果的价值 1、理论上:不是所有犯罪构成的必备要件;是结果犯的必备要件 2、司法上: (1)定罪:一般而言,结果犯的结果决定罪与非罪;结果的类型决定此罪与彼罪 (2)量刑: A、定罪影响量刑; B、直接故意的结果犯的结果是既遂的标准 五、(刑法中)因果关系 (一)定义 刑法中的因果关系是指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二)刑法中因果关系的特性 1、时间顺序性 2、复杂性 3、法律性 (1)危害行为性 (2)特定内涵性 (三)刑法中因果关系的判定 1、条件说 2、原因说 3、相当因果关系说 4、客观归属理论 (四)几个特殊的问题 1、必然因果关系与偶然因果关系;直接因果关系与间接因果关系 2、因果关系的断绝 3、因果关系的竞合 4、因果关系的累积 5、不作为犯的因果关系 (五)因果关系的价值 1、理论上:因果关系不是客观的构成要件的要素,其只是结果的属性 2、司法上:对于结果犯而言,因果关系决定着结果犯的成立;对于结果加重犯而言,因果关系决定着结果加重犯的成立。 犯罪客观方面 ------案例讨论 刑法中因果关系 -----引起被引起的关系 刑法中因果关系 概念: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之间的引起被引起的关系。 特征:顺序性、规定性、复杂性、特定性、法定性。 刑法中因果关系的判定: 第一步:判定是否存在一般的因果关系 第二步:判定原因是否是危害行为 刑法中因果关系的价值: 1、理论上:不是构成要件的要素; 2、司法实践上:是行为人对特定危害后果负刑事责任基础。 案例讨论 案例1、某甲与某乙结伴同行探险,爬到一高峰时,狂风大作,引发了雪崩。某甲和某乙被雪流冲到了悬崖边,某甲已经掉到了悬崖下,碰巧被一老树枝桠挡住,某乙刚好到悬崖边停下。某甲情况非常危急,连忙呼救某乙,要某乙甩绳子下来。某乙害怕,弃某甲而去。某甲最终掉下山崖,死亡。 问本例中某乙是否应对某甲的死亡承担责任? 分析着眼点: 1、乙对甲面临死亡的危险有无义务消除?(不作为义务来源); 2、 面对义务某乙是否一定要积极作为?(不作为犯罪的前提); 3、 某乙的不作为是否是引起某甲死亡的原因?(刑法中因果关系的判定)。 结论:某乙基于共同生活体,有消除共同生活体内成员面临的危险的义务;在当时某乙是否能履行义务要具体分析;在某乙有作为的能力时,其放弃了消除某甲生命危险的努力,成为危险进一步发展为现实危害的条件,某乙的行为与某甲的死亡有因果关系;某乙对自己行为可能带来的危害是明知的,某乙应负担故意杀人的罪责。 案例2、某甲和某乙(14岁)是父女,一天,两人同行在一条僻静的山路上。途中,遇到了一个人丙。丙拦路要求甲乙将身上的钱

文档评论(0)

神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03223011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