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消费主义与网络哥姐热现象.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传 媒 观 察 XINWEN AIHAOZHE · (下半月) 2010 7 传媒消费主义与网络“哥”“姐”热现象 □蚁 畅 摘要:近年来,中国网络社会中风行着各路以“哥”“姐”为称号的人物,引发公众和传媒的热议,其中典型的 如“犀利哥”、“凤姐”。 本文认为,无论是否出于炒作目的或存在网络推手助推,这些“哥”“姐”们接受的是大众狂 欢式、 围观式的消费。 在传媒消费主义视域下,“哥”“姐”现象之热背后是主流文化、精英文化的式微,人文精神和 传统消费文化价值的沦丧,以及大众自主思考和判断能力的弱化。 关键词:传媒消费主义 消费文化 网络 “哥”“姐” “哥”“姐”之热 存在——— 一种不确定性的存在,每种行为 人对符号景观的关注对应于传媒的 “我九岁开始博览群书, 二十岁达到 都努力逃避这种不确定性,然而每一种行 消费向度,而传媒的消费主义文化也带来 顶峰。 ”“主要读人文社科类的书,比如《知 为只是成功地加深了它。 了畸形的符号化的“哥”“姐”们。 音》、《 故事会》。 ”2009 年底,一个说出以 在大众传媒尤其是网络极为发达的 在浩渺的信息的团团包围之下,公 上“语录”、人称“凤姐” 的人物罗玉凤不断 中国社会,传媒消费主义倾向已到了十分 众的关注向度不再以价值、有用性、深度 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一时间引起网民围观 严重的地步。 当媒介出于商业化的意图并 为指导,反代之以戏谑、娱乐化、符号化 式的关注及传统媒体乃至全社会的热烈 作用于人时,人被裸露在商业和非商业的 为取向,而在海量信息的簇拥下“ 昏睡” 讨论。 同时风行的还有 “妖娆哥”、“犀利 诱导性信息之下,被抛掷于温柔富裕的陷 了的大众,对“ 哥”“姐”们的关注更是一 哥”等人物。 而早在2005 年,就有经由网 阱之中,使受众于不自觉的状态中既消费 种心理需要。 网络“哥”“姐”们实际上是 络引起关注的 “芙蓉姐姐”。 这种网络的 着媒介同时也“消费”着自我,销蚀着人的 以符号景观的姿态存在着, 他们是谁并 “哥”“姐” 现象隐藏着网络以及传统大众 精神与意义。 ①在消费主义文化的影响下, 不重要, 他们代表的戏谑的意义才是公 传播媒介的某种发展取向,而对这些人物 大众传媒却渐渐将一切信息消费化、符号 众关注的焦点。 这种从人到物再到景观 的关注经由网络和大众传媒而呈现向全 化和商品化,将文化和知识排斥在外。 它 的过渡,实际上是随着人们的“ 眼球的移 社会范围传播的趋势,这种关注度的火热 绝不可能让那些真正象征性或说教性的 动”而产生的。 而“ 眼球的移动”正是对填 揭示了传媒的消费主义倾向影响下畸形 过程发生作用,因为那将会损害这一仪式 补网络时代内心空虚的意义的探寻。 这 的传播景观。 意义所在的集体参与——— 这种参与只有 种探寻过程的形成伴随着传媒的消费主 传媒消费向度与符号景观的共谋 通过一种礼拜仪式、一套被精心抽空了意 义倾向, 传媒倡导的商品拜物教极端夸 让·鲍德里亚在他的《消费社会》 中开 义内容的符号形式编码才能得以实现。 ② 大了物而忽略了人, 而对物的崇拜又进 篇写道:“今天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一种 这种排斥的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督,因此公 一步通过信息的方式表现为对符号景观 由不断增长的物、服务和物质财富所构成 众无从得知它的运作,更不用说参与这样 的崇拜,从此意义上讲,对“哥”“姐”们趋 的惊人的消费和丰盛现象。 它构成了人类 的过程。

文档评论(0)

godadd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