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以省身,耕可致富——“耕读文化”助推学校教育.pdf

读以省身,耕可致富——“耕读文化”助推学校教育.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读以省身, 致富 — — “耕读文化”助推学校教育 口 苏志铭 (武义县王宅镇 中心小学,浙江武义 321205) 武义县王宅小学坐落于风景优美、素有武义 “中 含于一些楹联 、诗文或农谚之中,而且这些文字往往 原”大粮仓之称的王宅镇上,地处素有 “耕读世家” 也蕴藏着劳动者的智慧。因而,开展 “耕读文化”的楹 之称的俞源古镇与尊崇 “养生之道”的寿仙谷古村 联、诗文、农谚等搜集、创作活动 ,可以引领学生从 的环抱之中。校园内又有 “青草殿 ”的传说。相传清 “文字”的层面去深度领略耕读文化的精髓与魅力。 乾隆年间,松阳有一宋姓的大户人家 ,去金华府办 1.向老人搜集、整理已有的俞源 、寿仙谷古村 完事回家,经过此地 ,在路边卸下行李休息,过于疲 落关于彰显 “耕读文化”的字联或诗文、农谚,精选 倦,一觉醒来后竞将大量银子遗失于此而只身回去。 作品并制作成艺术品布置于校园内。比如,在校园 第二年宋姓人路过此地 ,发现路边一草丛 比别处更 最醒 目的门厅大柱上悬挂楹联。 绿更茂。拔开草丛一开 。是狗的遗骸及遗骸下的银 2.组织学生开展 “耕读文化”的对联、散文等写 两。原来是随身相伴的狗始终守着这堆银子等待主 作竞赛,选择佳作给予宣传。低 、中段学生以搜集为 人归来,直到死去也不 曾离开这堆银子半步。此犬 主,高段学生搜集与创作并举 。 的 “忠诚 ”之举被当地居民广为传颂 ,为了纪念这条 3.把新提炼的校训 “读可省身 ,耕可致富.耕读 忠诚的狗,宋姓人就将这笔失而复得的银子全部捐 一 生,忠义做人”制作成艺术作品置于校园的最醒 出。在狗死的地方修建了一座庙殿以及种植了一片 目处 。 古柏以资纪念。王宅镇中心小学现址就是 “青草殿” (三)开辟 、开放 “农俗文化陈列馆 ”,凸显 “耕 的原址,虽 “青草殿 ”现 已不复存在,但学校本着重 读文化”的特色 拾传统文化为核心 ,以宏扬本土的传统文化为支撑 社会是在不断进化的。随着乡村生活水平的 日 点。以着力培养具有传统 “耕读 ”精神的现代小公民 益提高 ,老百姓的物质消费对象 、水平及方式都在 为办学 目标,努力创办以 “古风”为特色的校园文化。 与时俱进。这使得原来一些流传已久的劳动工具、生活 一 、 “耕读”文化常驻学生校园生活 用品、风俗习惯等富有质朴乡村气息的农俗文化.都 (一)以师生的古建筑摄影作品作为走廊墙面 在悄然发生变化,甚至是在慢慢地退出历史舞台。因 文化的主流装饰品 而,到了这一代的农家孩子身上 。已越来越少再能 学校每学期都组织学生去俞源 、寿仙谷等古村 目睹到这些富有农村特质的劳动工具、生活用品了。 落进行摄影采风活动 ,引领学生直观感受和了解身 基于这样的事实 ,我校开辟了一个 “农俗文化 边熟视无睹的乡村文化 ,比如传统的农居 、宅园及 陈列馆”,陈列的对象俱为正逐渐消失的劳动工具 、 其装饰等。采风后,展览学生的摄影作品,让全校师 生活用品,如锄头、犁巴、斗笠 、蓑衣 、竹箕 ,等等。这 生进行评 比。最后 ,选择佳作放大制作成艺术品,挂 些东西的获取,一是组织教师周末到乡下去 “寻宝” 在学校的走廊、墙壁、教室等处,让校园的空间弥漫 搜集 ,二是发动学生到 自己的村里或家里去搜集 。 古文化的气息,也让学生享受到活动的成就感。

文档评论(0)

kak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4126005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