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成教特色专业)64.doc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成教特色专业)64.doc

  1.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成教特色专业) 目 录 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和新文学的诞生 …………………………………………… 3 第二章 鲁迅的《呐喊》、《彷徨》与《故事新编》 ……………………………… 5 第三章 叶绍钧和文学研究会作家的小说 …………………………………………… 8 第四章 郁达夫和创造社作家的小说 ………………………………………………… 10 第五章 初期新诗和郭沫若的《女神》等诗集 ……………………………………… 12 第六章 20年代诗体诗风流变与象征诗派 …………………………………………… 13 第七章 闻一多、徐志摩与新月派诗 ………………………………………………… 15 第八章 周作人、冰心、朱自清和“五四”时期的散文 …………………………… 16 第九章 鲁迅的《野草》和《朝花夕拾》…………………………………………… 18 第十章 田汉等剧作家与初期话剧创作 ……………………………………………… 19 第十一章 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和30年代文学潮流 ………………………………… 20 第十二章 丁玲、张天翼等作家的小说 ……………………………………………… 23 第十三章 艾芜、吴组缃等作家的小说 ……………………………………………… 24 第十四章 茅盾的小说 ………………………………………………………………… 25 第十五章 老舍的小说 ………………………………………………………………… 27 第十六章 巴金的小说 ………………………………………………………………… 29 第十七章 沈从文的小说 ……………………………………………………………… 31 第十八章“京派”小说与“现代派”小说 ………………………………………… 32 第十九章 李劼人等作家的小说 ……………………………………………………… 34 第二十章 臧克家和中国诗歌会的创作 ……………………………………………… 35 第二十一章 戴望舒、卞之琳和现代派诗 …………………………………………… 36 第二十二章 30年代的小品散文 ………………………………………………… 37 第二十三章 鲁迅和30年代的杂文及报告文学 ………………………………… 39 第二十四章 三十年代的剧运和剧作 …………………………………………… 41 第二十五章 曹禺的剧作 ………………………………………………………… 42 第二十六章 抗战文艺运动、延安文艺座谈会与40年代文学思潮 …………… 44 第二十七章 田间、冯至及其他诗人的诗作 …………………………………… 46 第二十八章 艾青的诗 …………………………………………………………… 48 第二十九章 “七月派”与“九叶派”的诗 …………………………………… 49 第三十章 沙汀、姚雪垠等作家的小说 ………………………………………… 51 第三十一章 师陀、钱钟书、路翎等作家的小说 ……………………………… 52 第三十二章 夏衍、于伶的剧作及其他 ………………………………………… 55 第三十三章 郭沫若等的历史剧和陈白尘等的喜剧 …………………………… 56 第三十四章 散文的拓展与提高 ………………………………………………… 59 第三十五章 张爱玲等作家与沦陷区文学 ……………………………………… 61 第三十六章 赵树理、孙犁和解放区短篇小说 ………………………………… 63 第三十七章《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暴风骤雨》等解放区长篇小说 ……… 64 第三十八章 解放区的戏剧与诗歌 ……………………………………………… 66 思考题 ……………………………………………………………………………… 68 第一章 “五四”文学革命和新文学的诞生 1.“五四”新文化运动及其社会历史条件。 “五四”文学革命既是中国文学自身发展的历史必然,也是外来文学思潮影响的结果。它承继了梁启超、黄遵宪等人提倡的“新民”、“救国”的近代文学改良精神,而其直接的背景和动力则是“五四”新文化运动。 辛亥革命失败后,内忧外患使国家和民族陷于垂危之中。封建帝制复辟与反复辟的尖锐斗争;尊孔与反尊孔的激烈交锋。进步知识分子的历史反思与启蒙主义觉悟。 晚清以来,留学生译介大量西方文学、哲学、社会学著作,直接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料和世界文化交流参照系。 西方列强忙于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商业有了明显发展,新兴阶级壮大,国内政治力量发生有利于新文化生长的变化。 以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兴起“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陈独秀、吴虞、李大钊、鲁迅等批判封建专制主义与三纲五常等传统伦理道德观念;胡适、周作人“重新估定一切价值”的理论倡导。

文档评论(0)

tcp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