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语图解法析旬教学系统——兼论国内流行的语法分析方法.pdf

关于汉语图解法析旬教学系统——兼论国内流行的语法分析方法.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7卷 第 1期 鹭江职业大学学报 7 No.1 1999年 2月 JournalofLujlia“gUnive~-aity Feb.1999 关于汉语 图解法析旬教学系统 — — 兼论国内流行的语法分析方法 王定芳 提要 本文分析 比较了当前国内流行的两种语法分析的方法,即中I心词分析 法 和直接成分分析 法。现在的中t词分析法的前身是 “五-四”之后 曾在 国内一度盛 行的图解法,来源于美国,5O年代 才简化成加线法。文中强调这种 图解析句方法 , 无论在教学上或者在研 究上都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根据已有教学经验及黄廖语法教 学体系,描 写了一套经改进和调整的汉语 图解法析 句教学系统的轮廓 。 关键词 汉语语法 语法分析方法 比较 图解法析 句 教 学系统 “有一个时期 ,我国的语法教学中盛行一种 图解 法,其来源是美国学校课本里流行的里 德和凯洛格 图解法,它在五四前后流人我国,先用于英语语法教学,后来又被采用于汉语语 法教学。……图解法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无论在教学上或者在研究上都不失为有用的工 具。通行的图解法可能有某些不完善的地方 ,这是可 以改进的;至于体系的不同,对原有的 画法要作必要的调整……。”(吕叔湘 《汉语语法分析 问题》)吕叔湘先生在充分肯定前一时 期 (五 ·四前后)汉语语法教学中的图解法 的同时 ,提 出可 以根据不同的教学体系,对原有 画法作必要的调整 ,主张对这一在语法教学史上起过积极作用且盛行一时的析句方法采取审 慎的态度 。然而当前汉语语法教学领域里 ,这种颇具形象性的析句方法被遗忘殆尽 ,或者至 少可 以说不为教学者所重视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 。 笔者在多年的汉语语法教学中,既采用现行教材中所普遍使用 的加线法和层次分析法 , 又特意采用了我国早期语法教学中所使用过的图解法 ,对原有的画法做了必要的调整,进行 了初步的尝试,取得了一些成效 ,特别是使外语专业和秘书专业学生对语言现象的分析 ,有 了更深的理解 。 当前国内流行的语法分析主要有两大方法 ,第一是句子成分分析法 ,它是在传统语法理 论指导下用 以分析语言单位的方法,是形象地表现传统语法理论 的重要手段,这派学说 的核 心是 以词为核心。分析某个句子 ,先抓住其中心词 ,再理清它的附加成分。所以这种方法也 叫中心词分析法。黎锦熙先生的 《新著国语文法》所使用 的图解法就属于这种方法 。后来 , 张拱贵、廖序东先生根据图解法原理简化而成加线法 ,也属于这种方法。 “暂拟汉语教学语 法系统”所用的分析方法 ,也大致承继了这一传统。第二是直接成分分析法 、它是美 国描写 收稿 日期 :1998—12—10 鹭江职业大学学报 (综告版) 1999年 语言学派语法分析的一种方法,是结构语法理论指导下用 以切分语言单位的方法 ,是形象地 表现结构语法理论 的重要手段。这派学说的核心是强调语言的结构层次 ,这种方法也叫层次 分析法。结构语言学家用结构观点看待语言的构造 ,认为任何语言片段 中的词都是依照一定 的结构类别和一定的层次组织起来的,而决不是一群词的杂乱无章的任意堆砌。语言中,语 素一 词一 短语一 句子一 句群 ,各级语法单位分处在不同的层面上 ,由低级到高级 , 一 级 比一级高。无论是语素组合成词 ,词组合成短语 ,短语组合成句子 ,句子组合成句群 , 等等 ,都可作层次分析;各级语法单位 内部也可作层次分析 语法教学中的这两大流行方法都不是尽善尽美的。成分分析法 的特点是 “抓住主干 ,理 清枝叶”,所谓句子主干是主——动——宾 ,所谓句子的枝叶是指定 、状 、补诸种附加成分, 其实 ,主、动、宾并不在 同一语法层面上 ,这是它的不足之处之一 ;不足之处之二是,遇到 较为复杂的句子 ,其成分分析的结果不能使人较为直观地看出句中各成分分处在不同层面的 有序情形 。而层次分析法在对付 “状——动——宾 ”结构时则显棘手 ,如何切 分,孰 先孰 后 ,分析者势必造成分歧 ,分析结果也难免带主观性 ,这是不足之处之一 ;美中不足之二是

文档评论(0)

考试教学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