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_无线供电_梦想成真我国非接触电能传输研究获多项重大成果.pdfVIP

让_无线供电_梦想成真我国非接触电能传输研究获多项重大成果.pdf

  1. 1、本文档共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让_无线供电_梦想成真我国非接触电能传输研究获多项重大成果.pdf

论文推介 油菜浅耕播种施肥复式作业机研制成功 我国油菜少免耕直播机械领域新研制了一种油菜浅耕播种施肥复式作业播种机,该播种机不仅能一次性实现浅耕除草、灭茬、开 排水沟、播种和施肥等作业,还能根据实际要求调节、控制播种量和排肥量。 此研究报告刊登于《农业工程学报》2010年第11期,题为“2BYD-6型油菜浅耕直播施肥联合播种机设计与试验”,第一作者为湖 南农业大学工学院吴明亮副教授。 在我国,油菜是中国的主要油料作物,中国食用植物油自给率仅39.4%,油菜生产的重要性已被提高到国家战略安全的高度。传 统的油菜种植方式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而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者以老弱病残居多。基于这种现状,采用机械化生产是降低油菜生 产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大规模扩大油菜种植面积、增加菜籽总产、解决中国食用油安全问题的根本途径。 传统的油菜种植方式效率低、劳动强度大;采用免耕直播技术后,生产效率得到一定的提高。但针对南方冬油菜产区田间前茬作 物留茬高及杂草丛生影响油菜苗期生长的现象,有必要对土壤进行浅耕除草、灭茬。为此,湖南农业大学研制出了集浅耕、灭茬、开 排水沟、播种和施肥作业一次完成的2BYD-6型油菜浅耕直播施肥联合播种机,通过设计变速机构,调节控制播种量和排肥量,实现精 量播种和施肥。 2BYD-6型油菜浅耕直播施肥联合播种机采用三点悬挂连接于轮式拖拉机后方,工作部分由排种排肥变速系统、排种排肥系统及 浅耕开沟系统组成。采用地轮代替驱动轮为排种、排肥系统提供动力,避免了驱动轮的滑转影响;设计同心塔轮机构主动改变排种排 肥轴的转速,播种量由转速的改变而调整,施肥量由内部槽轮长度来调节;开沟刀盘上安装左、右弯刀和切壁直刀,向排水沟两侧以 外抛翻土,得到了中间高、沟边低的厢面,有利于油菜生长。机组作业时,地轮随机组运动,动力通过链轮经塔轮调速机构传给排种 轴,再由传动链将动力传给排肥轴,实现排种和排肥;同时轮式拖拉机输出的动力经万向节、变速箱、侧边链轮箱,带动浅耕刀轴旋 转进行开排水沟和浅耕作业。 该机于2009年通过了湖南省科技成果鉴定,并进入国家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目录。目前已转化到长沙市农旺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批量 生产,市场推广潜力巨大。近年来,田间使用及试点示范试验效果很好,能满足油菜生产的农艺规程要求。2BYD-6型油菜浅耕直播施 肥联合播种机的研制成功对加快油菜生产机械化,扩大油菜种植面积,增加油菜总产,解决我国食用油安全危机具有重要意义。 让 “无线供电”梦想成真 我国非接触电能传输研究获多项重大成果 能否灵活、持续供电是电动车产业发展的瓶颈。重庆大学“非接触电能传输技术研究团队”的多项自主知识产权成果,改变了只 能“依靠导电体(电线)直接传输电能”的传统供电模式,为电动车等移动电器设备提供了最佳供电方式,是电能传输和电源接入方式 的革命性进步。最近,他们完成的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的重要研究成果《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互感耦合参数的分析与优化》 实现了该系统的全局最优设计。 非接触电能传输技术(CPT)是一种借助于空间软介质(如磁场、电场、激光、微波等)实现将电能由源极(电源端)传递至用电设备 (受电端)的一种电能全新供给方式,是电工技术领域一个研究和开发热点。它改变了只能“依靠导电体(电线)直接传输电能”的传统 供电模式(接触式电能传输模式),该技术有效克服了传统接触式电能传输和接入模式所存在的灵活性差、不美观、接触火花等问题, 是电能传输和电源接入方式的一种革命性的进步。该技术的发明和推广应用,一方面解决了电能的远距离无线输电问题,另一方面, 解决用电设备以非接触方式的电源接入问题,真正实现“电能的无线传输”。 非接触电能传输(CPT)系统采用电磁感应耦合方式实现电能的非接触传输,克服了传统的导体接触传输方式带来的一系列缺点与 不足。对该系统的研究必将导致大量新的研究领域的出现和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相关技术的发展。 早在公元1889年,著名物理学家特斯拉便开始展开对于远距离无线传输电能的研究,他在当时就预言:“几十年后,人类将彻底 解决无线输电问题”。该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城市电气化交通(轻轨电车、电动车)、厂矿吊装和运输设备、自主移动机器人、人体内置 电机构等领域实现便捷、可持续化供电,具有非常广泛的市场前景。 该项技术真正实用化开发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目前,已经在部分小功率领域得到较好的发

文档评论(0)

wangshiruf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