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第六章 学前儿童游戏心理的发展.ppt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第六章 学前儿童游戏心理的发展.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了解游戏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掌握学前儿童游戏中的认知发展特点。 3.掌握学前儿童游戏中的情感发展特点。 本章目录 第一节 游戏的心理功能 第二节 学前儿童游戏心理发展特点 第一节 游戏的心理功能 什么是游戏? 游戏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活动现象,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缩影。 高尔基:游戏是小儿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途径。 游戏是幼儿活动的主要方式。 游戏的作用: 一、游戏提高幼儿认知水平,促进智力和言语的发展 1、通过对游戏材料的操作、角色扮演发展了注意力和记忆力,优化了认知结构。 2、由于游戏具有虚拟性,对想象力的发展作用尤其突出。 3、游戏提高了幼儿思维水平,促进了言语发展。 二、游戏陶冶幼儿情感,发展移情能力 1、游戏能够给幼儿带来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满足内在的情感需要。 2、游戏丰富和深化幼儿情感。 3、游戏发展幼儿美感,提高审美能力。 三、游戏的心理疏导和治疗功能 在游戏中,幼儿按照自己兴趣尽情活动,弥补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宣泄现实生活中的不良情绪,这对缓解幼儿内心的紧张、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四、游戏的社会化功能 1、游戏促进儿童社会交往技能的发展,克服自我中心。 2、游戏有助于儿童掌握行为规范,提高道德认识,内化社会规范。 游戏理论 第二节 学前儿童游戏心理发展特点 一、游戏中的认知特点? (一)皮亚杰游戏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1.游戏的实质 皮亚杰认为,游戏的实质是同化超过了顺应,幼儿在游戏中并不发展新的认知结构,而是努力使自己的经验适合于先前存在的结构。 (1)同化:主体用自己原有的动作图式去整合外部事物,加强和丰富自己的动作。 (2)顺应:主体改变自己原有的动作图式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2.儿童游戏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练习性游戏(0-2岁):处于感知运动阶段. 儿童通过身体动作、摆弄和操作具体的物体进行游戏。 第二阶段:象征性游戏(2-7岁):处于前运算阶段。 象征性游戏是幼儿游戏的典型形式。 第三阶段:规则性游戏(7-11、12岁):处于具体运算阶段。 游戏的分类 (二)游戏中的认知发展特点 1. 游戏中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逐渐由被动转为主动,趋向协调发展。 2. 想象的创造性明显发展 幼儿晚期规则性游戏的出现更加推动了儿童创造性的发展。 3. 游戏中幼儿思维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发展 4. 游戏中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特点 (1)言语的交际功能进一步增强 (2)游戏中内部言语产生并发展 (3)游戏中独白言语开始出现 二、游戏中的情感特点 (一)游戏中幼儿情感内容日益丰富 (二)游戏中幼儿情感的可控性逐渐提高 随着游戏内容的丰富、游戏范围的扩大,尤其参与人群的增多,游戏对参与者有了更多的要求,儿童必须学活对自己行为以及情感的控制。 (三)游戏中的幼儿情感社会化的发展 1、包括情感内容社会化和情感对象的社会化。 2、情感内容社会化重点表现为幼儿道德感的产生。 3、情感对象的社会化表现为由亲子游戏为主向同伴游戏为主转化。 案例分析 丽丽(化名)现在上幼儿园中班,特别喜欢玩电脑游戏,但是在幼儿园,丽丽既不爱说话,又不喜欢和小朋友一起游戏,甚至对老师组织的活动也不积极。妈妈希望她能与小朋友一起玩,给丽丽讲参加游戏的好处,但丽丽说她有很多好朋友,就是游戏中的宠物精灵。 通过上述案例,讨论分析游戏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以及网络游戏的危害。 游戏理论 1. 经典游戏理论 (1)本能论。德国生物学家、心理学家格罗斯认为,游戏是儿童对于未来生活的预演,是学习未来生活技能的必要途径。美国心理学家霍尔德复演论认为,游戏是复演祖先的生活史,是遗传活动的表演,是重复祖先的进化过程。 (2)精力过剩论。 德国思想家席勒、英国心理学家斯宾塞认为游戏是由于机体内剩余的精力需要发泄而产生的。游戏是剩余精力加以释放的最好形式,剩余精力越多,游戏越多。 (3)放松理论。 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拉扎鲁斯认为游戏是解除疲劳、紧张状态,放松和恢复经历的一种方式。 2. 现代游戏理论 (1)精神分析论。弗洛伊德认为游戏使儿童现实生活不能满足的欲望得到补偿,减缓心理压力,发展自我力量。 (2)认知理论。皮亚杰认为游戏是儿童学习新的复杂的客体和事物的一种方法,是巩固和扩大概念和技能的方法,是思维和行动相结合的方法,同化超过了顺应。 (3)社会文化历史论。维果茨基、列昂节夫等认为游戏具有社会历史的起源。强调成人的教育,特别是承认与儿童的交往在游戏的形成、发展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4)学习论。桑代克认为游戏是学习行为,遵循效果律和练习律,并受社会文化和教育要求的影响。 游戏的分类 一、按社会性分类—帕腾 1.无目的活动:什么也不做,只在房子里走

文档评论(0)

别样风华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