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史地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及培养..docVIP

中学史地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及培养..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学史地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及培养..doc

中学史地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及培养 ?非智力因素(nonintellective???factors)这一概念最早提出是在1935年,美国心理学家亚力山大(W.P.Alexander?)在他的《智力:具体与抽象》一文中阐述智力与能力尚不能说明学习失败的原因时,采用了这一概念。1949年,韦克斯勒?(?D.Wechsler)在《认知的、欲求的和非智力的智力》中专门阐述了非智力因素,这成为非智力因素研究正式开始的标志。?韦克斯勒在长期的研究中将非智力因素概括为以下三点:(1)从简单到复杂的各个智力水平都反映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2)非智力因素是智慧行为的必要组成部分;?(3)?非智力因素不能代替各种智力因素的各种基本能力,但对智力起着制约作用。??从广义上来说,?非智力因素包括除智力以外的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及道德品质等等。?从狭义上看,非智力因素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但对认知过程起直接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等。?这些心理因素并非象智力因素那样构成一个整体发挥作用,而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可以单独发挥作用。但是,非智力因素并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它对认知过程的制约性表现在动力作用、定型作用与补偿作用三个方面。 ?首先是动力的作用。??史地学科在中学里的地位不及数理化、语文、外语等学科。?但是,在我们的调查中,仍然有不少学生喜欢这两门学科,重点中学的初中生中有67.6%、高中生中有73.1%学生喜欢史地学科,其中,有近 三分之二的学生认为自己对史地学科有着浓厚兴趣,这种兴趣是他们学习的内驱力之一。非智力因素的动力作用就是指引起智力与能力发展的内驱力。学生的个性意识倾向性为学习提供动力,它使学生能顺利地选择和确定任务;成就欲、自我发展的需要维持着学生智力活动朝着目标持续不断地前进;动机过程影响智力与能力的操作效果,促使学生发挥已有的知识技能,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并将知识技能迁移到新情境中去。情绪情感则是通过内在的心理过程影响认知活动,对智力与能力具有增加或消减的效能,它是伴随着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体验而激起的某种内在倾向,这被称为情动力作用。 ?其次是定型的作用。气质和认知的方式是一种用习惯化的方式来影响智力与能力活动的表现形式。所谓定型或习惯的作用是指:把某种认知或动作的组织情况越来越固定化。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动荡不安向日趋成熟的方向发展,智力水平也在向稳定的、成熟的方向发展。中学生的智力与能力在这一过程中,中学生自身的意志、气质、认知方式等非智力因素,智力、能力的各种技能的训练程度不同,都对中学生最终形成的认知风格产生影响。 ?第三是补偿作用。??补偿作用是指:非智力因素能够弥补智力与能力的某 些方面的缺陷或不足。性格在这一方面的作用比较突出,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责任感、坚持性、自信心及果断性等性格特征,勤奋、踏实的性格特征,都可以使学生克服因知识基础较差而带来的能力上的弱点,固有“勤能补拙”一说。不同个性的学生在适应不同类型的学习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史地学科来说,一部分学生对记忆的内容感到很困难,但对思考性的内容却有很浓的兴趣;而另一部分学生对记忆内容却并不感到困难,但他们却害怕思考。当然,也有记忆、思考都很喜欢的学生,也还有都不喜欢的学生。这四种情况便反映了学生在学习时个性的不同。一般地说,优良的性格特征能促进学习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上面提到的责任感、坚持性等等都能促成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以下我们就来具体讨论史地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效能与培养方法。 中学生的动机、兴趣及其培养 ?学生的个性心理不同,实际上我们并不能直接察觉到,我们只是根据他们的外显行为来判断其不同。心理学家一致同意将个体行为的起因归结为他具有的某种动机(motivation),其定义为: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使该活动朝着某一目标进行,以满足个体需要的内部动力。当然,动机本身也是无法观察的,也只能根据动机引起的行为去推理。但是,动机与行为的关系又是很复杂的,根据外显行为的推理来确定其动机是一件十分困难的工作。常有教师在判断学生行为动机时出现错误,如:某位学生的史地成绩一直不好,但最近几天比较认真,成绩也有进步,教师就可能认为他学习的目的明确了,学习的动机得到了增强。其实,这种情况可能有许多原因,这几天的努力可能是为父母亲允诺的奖赏,也可能是为了得到老师的夸奖,或者是为了与另一位同学竞争、打赌,还可能这几天学的内容他特别感兴趣,当然也可能真的明白了一些道理,认识到应当刻苦求学,才能有所成就等等。尽管动机的推理判断比较复杂、困难,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动机在非智力因素的结构中处在核心的地位[1]。这是因为:第一,动机是其它非智力因素的基础和前提。个体有了活动的动力,并且,有所活动,才有可能

文档评论(0)

jiqingyong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