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地区名优茶优质高产协作活动工作总结.doc

大别山地区名优茶优质高产协作活动工作总结.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别山地区名优茶优质高产协作活动工作总结.doc

大别山地区名优茶优质高产协作活动 工作总结 ××县位于××省东南部,北倚大别山,南临长江,版图面积199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6万亩,总人口10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9万人。××拥有得天独厚的茶叶资源,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唐代茶圣陆羽曾多次来××品茶吟诗,并留下兰溪“天下第三泉”的佳话,明清两代,清泉寺、黄溪山、洗马山茶场等地所产绿茶均为朝庭贡品,是我国名优绿茶最佳生产地区之一。2008年××县荣幸被农业部种植业司列为大别山地区名优茶优质高产协作单位,6年来,在农业部种植业司、省农业厅经作处、果茶办等上级单位的正确领导及大力支持下,我们结合本县前些年茶叶生产面积下滑、单产不高、品牌不响、效益不好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以“一稳三提高”为原则,扎实开展工作,积极参与大别山地区名优茶优质高产协作活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特总结如下: 一、××协作活动所取得的成效 自2008年以来,在国家农业部种植业司经作处、省农业厅果品办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县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名优茶优质高产协作活动,全县茶叶从业人员努力工作,勇于创新,全县茶叶生产取得显著的成效,截止2014年12月,全县茶园面积已稳定在19130亩,较2008年增加1430亩,茶叶总产量较2008年增加132吨,增幅达12%,单产由2008年的66.19公斤/亩增加到2014年的75.8公斤/亩,增幅达14.5%,全县名优茶总产量由2008年的500吨增加到2014年的599吨,增幅达19.8%,茶农的人均收入也由2008年的516元增加到2014年的3182元。全县的茶叶质量大幅度提升,在全省9次茶叶质量抽检中全部合格达标,“董河碧珍”“十月芙蓉”等茶叶品牌效应显著,“董河碧珍”、“十月芙蓉”已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绿杨春”“林下山珍”已获得了无公害产品认证,目前,“董河碧珍”正在积极申报有机食品认证.董河茶场被认定为“黄冈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县新建茶叶批发交易市场1个。6年来,全县茶叶企业积极与××省农业厅果茶办、省农科院果茶所、浙江大学茶叶系、黄冈职业技术学院茶叶系等科研院校开展各类茶叶技术合作,先后完成各类茶叶试验15次,一大批优良茶叶品种、先进无公害化茶叶生产技术通过技术培训、生产试验示范推广已广泛应用,鄂茶1号、鄂茶8号、乌牛早等3个优良茶叶品种已大面积种植,“茶叶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五个先进技术已大面积推广,全县先后获××省重大科学技术成果一项,××县科技进步奖一次,国家发明专利3项,在国内优秀期刊杂志上发表茶叶科研论文3篇,“董河碧珍”荣获首届“××省十佳文化旅游名茶”称号,董河炒青茶连续获得首届、第二届、第三届“国饮杯”全国茶叶评比一等奖,第十一届中国武汉农业博览会“金奖农产品”。全县茶叶从业者中,农业局吴细卯同志先后获得黄冈市市首届五一劳动奖章,黄冈市第三届学术技术带头人,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董河茶厂景来仕同志先后荣获“全省优秀茶叶科技工作者”“××县科技特派员”“2012年度××十大茶业科技工作者”“××省优秀茶业企业家”“××县劳动模范”等称号,绿杨桥茶厂张亚同志被评为“××县青年致富标兵”。 二、××参与协作活动各项工作举措 1、加强组织领导,抓好部门协作联动,强化扶持力度 为组织好大别山地区名优茶优质高产协作活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县大别山地区名优茶优质高产协作活动领导小组,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任组长,农业、财政、发改、区划办、扶贫办等单位为成员单位,具体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和管理工作,各乡镇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积极参与开展该项活动,领导小组将活动的各项指标下达到各乡镇,明确各单位各部门的职责,要求各单位整合各类涉农扶贫项目资金,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并把茶叶生产列入我县(特别是我县北部山区乡镇)新农村建设的支柱产业、扶贫产业、致富产业。县委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听取茶叶生产情况汇报,及时协调解决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6年来,全县共整合扶贫、巩耕、标准园建设等各类项目资金共400多万元,先后扶持董河、十月、天鹅、望江、歇凉亭、中畈庙、小金山等茶叶企业。截止2014年全县茶园面积稳中有增,由2008年的17700亩提高到现在的19130亩,全县的茶叶单产已由2008年的66.19公斤/亩提高到2014年的75.8公斤/亩。 2、加强技术协作和技术创新,科研成果丰硕。 为实现全县的茶叶的单产、品质、效益“三提高”,在省农业厅、省农科院果茶所、黄冈职院茶叶系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我县积极开展茶叶新品种的引进、新技术的创新,董河茶场、十月、望江茶场先后从福建、浙江等地引进技术人员,开展铁观音、碧螺春、袋泡茶的生产技术试验并取得了成功,有效地改变了我县茶叶品种单一的现状,充分地开发和利用了我县夏秋茶。各个茶叶企业人员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文档精品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03200221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