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铁建设发展史(一).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海地铁建设发展史(一).doc

      1956年8月,上海根据中央关于防止帝国主义突然袭击的指示,提出建造地下铁道。8月23日,上海市政建设交通办公室根据战备要求编制提交《上海市地下铁道初步规划(草案)》,同时成立上海市地下铁道筹建处。当时上海建设地铁主要是出于战备考虑,将地铁作为“平战结合”工程。地铁,平时提供城市必要交通,战时可提供大容量的民防掩体或作部队调动与人口疏散的运输设施。上海地下铁道开始规划设计、方案论证和试验研究。上海地下铁道建设开始提上市府议事日程。   1959年8月,上海警备区提出:上海地下铁道应以“平战结合、以战为主”的指导思想规划建设,须从加强军事防御体系、解决机关和人民防空安全及城市交通等3方面结合,并应首先根据上海所处的战略地位、从巩固国防建设的原则出发。要求地铁与兵力集结点、空军机场、海军码头、战略物资屯放地以及军事要塞、要地、作战依托的山区和后方基地连通。根据上海所处的战略地位和核武器一般使用于战略目标的观点,深度应能抵御原子弹和氢弹[系统自动替换:猛烈膨胀]时的破坏能力,尽可能埋入基岩之内。市地铁筹建处组织相关设计科研单位,对上海地下铁道的埋设深度作浅、中、深3种方案的研究。对埋设深度作过浅(覆土10米左右,明挖法)、中(40~60米)、深(60米以下至基岩层)3种方案研究,分别由上海市政工程设计院、华东工业建筑设计院和上海市煤矿设计院做设计论证。10月,市地铁筹建处以设计模型作汇报展览,并进一步强调地下铁道的战备作用,有的部队将领认为:地铁应能运载重型坦克与大炮,并在干道两侧修建支道,设置地下战备设施。同年,由上海市公用事业管理局和上海市公共交通公司完成对全市109万市民的住址和工作地点的交通调查,市区客流主要流向,以经过市中心区的经线方向统计,第一位的是东西向(中山公园经外滩去杨树浦方向),第二位是西南至东北向(徐家汇经人民广场去吴淞方向),第三位是南市经曹家渡去真如方向。客流量统计:东西向为第一,南北向为其次;从各方到达及通过市中心区的客流,约占全市总量的1/3以上。以人民广场为中心,半径2.5公里的环向客流量略超出于经线方向,但平均运距较短。   经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对深埋方案的设计论证,当时的深埋方案是:如将地铁隧道置于基岩层内,可使隧道稳定,衬砌经济、无变形之虞,能抵御原子弹和氢弹直接命中的破坏力;在岩石中掘进地铁隧道,与一般山岭隧道和矿山隧道一样,在技术上并无特殊困难,问题是竖井太深,井壁承受水土压力超过当时施工技术水平。同时,深埋地下铁道上下不便。无论用那一种升降输送方式,通过能力都要受到限制,平时旅客上下,战时兵力机动或人口疏散,都要在上下咽喉处受阻,使地铁的运输功能降低。工程技术人员和有关领导认识到:在上海的地质条件下,地铁深埋,技术没有把握,土建造价较高,经测算,以“一井、一站、一公里区间”为单位:覆土20米4090万元、40米6110万元、60米11750万元。再深,造价更大,且难以证实它的必要性。最终上海地铁深埋的方案被否决,探索更加科学且符合上海实际情况的施工方案。   1960年2月,上海市隧道工程局在浦东塘桥开始作盾构掘进试验。   1963年3月,上海市城市建设局隧道处继续用直径4.2米盾构,分别在覆土4米和12米处,建成25.2米和37.8米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管片衬砌试验隧道。建成长63米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管片作衬砌结构的试验隧道。证实在上海饱和含水软土地层用盾构法和钢筋混凝土管片建造隧道是可行的,从而否定了苏联专家在五十年代断言上海软土层不适合建隧道的说法。   1964年5月,市城建局隧道处提出:上海地铁的埋设深度,根据地质条件、使用要求、施工技术和经济造价的比较,将地铁埋设在较浅的淤泥质粘土层内,与深埋相比,仅在防护等级上较差。技术上的难题,一般可以解决,而且施工迅速、经济,特别对发挥地铁在城市交通上的作用更为明显。因此,上海地铁应以浅埋为主,用盾构法施工,隧道顶部覆土6米左右,即不至于影响地下管线和房屋基础。人防防护能力基本上也可以满足平战结合的一般要求。要求地铁车站、风井与各区人防干线、重要公共建筑和高层建筑地下室连通。11月,上海决定决定财政拨款2000~2400万元,结合战备在地铁规划线上的衡山路段实施地铁扩大试验工程。衡山路段试验工程实施时,已基本确定平战结合浅埋、盾构法施工的新方案。   1965年4月,市城建局提出《上海市地下铁道第一期工程计划任务书》,以中山西路漕溪路为起点,经徐家汇、衡山公园、宝庆路、襄阳公园、成都路、黄陂路(人民广场)至工人文化宫,全长6900米(不包括车站长度),在线路南端设置车辆段,以保证一期工程建成通车。衡山路段试验工程作为上海地铁南北线一期工程的组成部分。副市长李干成强调每年要建2公里,几年后即可形成一条线。该段试验工程,既出于

文档评论(0)

蝶恋花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