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轮机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

(山东)【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轮机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申请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 轮机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一、项目建设背景 (一)行业社会背景分析 中国是国际海事组织的A类理事国。世界航运市场19%的大宗货物运往中国,22%的出口集装箱来自中国。中国经济催生了世界航运市场的繁荣,为世界航运业注入了活力。 山东省有3000多公里,2010年,山东沿海港口吞吐量9.25亿吨,居全国第二位。山东巨资打造“海运航母”朝着“港航强省”的目标迈进。90%是通过海上货物运输实现的,而承担货物运输任务的远洋商船则需要高素质的轮机管理技能型人才(轮机员)以保证动力设备的正常运转以保证安全航行。 (二)人才需求分析 从全球范围看,高级船员存量不足、普通船员数量富余是船员供求形势的常态。 伦敦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BIMCO)与国际航运联合会(ISF)共同发表的海员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10年底,全球高级海员和普通海员人数为137.2万,整体海员供求差距收窄,其中高级海员供求差为2%,约13000人。按目前全球新船进入市场的速度估计,高级海员供求差距在2015年可能高达11%。随着全球性的经济复苏,国内外远洋远输市场对掌握轮机设备管理技能的人才需求量会不断增大。 因此,轮机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的高素质远洋船舶轮机技能型专门人才(轮机长/大管轮/二管轮/三管轮/值班机工、船舶电子员)供不应求的局面将长期持续,其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二、项目建设基础 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作为国内有影响力航海类高校,轮机工程技术专业一直是学院的骨干专业。 本专业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关于航海类院校的办学标准进行实训教学条件基本建设,培养和引进具有实船工作经验的高级船员作为师资,在人才培养模式、师资培养、课程改革、实训教学条件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形成了与国际公约接轨的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国际海事组织《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简称STCW公约)及其修正案以及教育部、国家海事局的相关要求,以海船船员轮机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将海船船员适任标准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实施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相融合的“双证”培养模式。 (二)构建了体现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根据STCW公约对远洋船舶轮机岗位的四个职能块——“轮机工程、船舶电子电气与控制工程、船舶作业与人员管理、轮机维护与修理”的要求,分析确定轮机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目标,突出实践教学,构建了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三)拥有了一支团结务实的师资队伍 现有专任专业教师58人,其中具备实船工作经历的双师型教师占69%;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占71.4%;教授副教授占41.5%。专业教师队伍中48人被海事局聘为高级船员适任评估员毕业生就业率%以上,“双证书”获取率%以上。与、公司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和企业交流合作,精心打造面向全球的教育品牌。 三、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发挥企业办学的优势,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坚持内涵发展,突出人才培养特色,把本专业建设成为在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师资队伍,教风学风、教学研究与改革、产学研结合等方面在全国具有示范作用、特色鲜明、水平先进的示范专业,为我国远洋运输事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具体目标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深化校企合作,充实轮机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委员会与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深入推进与船公司共同进行的“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机制建设;人才培养过程引入船公司企业文化、管理制度等要素;建立船公司信息资源库;制定工学结合的运行保障机制,强化“学校、船公司、海事局”三方共管,实现共赢。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探索“1123”人才培养模式;围绕高素质轮机员培养目标,构建“轮机知识-轮机技能-轮机证书”三层次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6门优质核心专业课程;实施“教、学、做”一体的“多证”融通教学模式;以轮机员岗位适任能力评价为标准,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并重,实施专业背景下的轮机人才素质教育模式。 强化《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体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监控作用;建立船公司、毕业生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定期评价与反馈机制。 师资队伍建设 以教学为主,兼顾科研和社会服务,建设一支专业素质高、职称与年龄结构相对合理、一专多能、专兼结合、具有发展潜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实施名师培养工程,根据教师的发展优势,分别培养2名在课堂教学、科学研究、实践能力、专业英语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和在行业内具有影响力的教学名师。培养专业带头人2人,骨干教师6人;从航运公司聘任专业带头人1名,建成50人左右的兼职教师资源库;通过上船顶职、职务晋升、学历与职称提升,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的高水平教学团队。 实训教学仪器设备购置 在原有基础上,新购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