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4.4 注射模具设计.ppt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4章 注射模设计 注射模具的基本结构与分类 注射模与注射机的技术规范和参数 分型面的选择,型腔数目的确定与排列形式, 注射模各组成部分(浇注系统、排气系统、成型零部件、导向机构、脱模机构、调温系统、侧向抽芯机构、模架等)的设计 注射模材料的选用 注射模设计实例 4.1 注射模具的基本结构与分类 一、注射模的结构组成 注射模是安装在注射机上,完成注射成形工艺所使用的模具。 4.2 注射模与注射机 注塑机的基本参数是其设计、制造、选择与使用的基本依据。 注塑机性能的基本参数有:公称注射量、公称注射压力、公称锁模力、模具安装尺寸及开模行程等。 1. 公称注射量 (1)公称注射容量:注射机对空注射时,螺杆一次最大 行程所注射的塑料体积(cm3)。 (2)公称注射质量:注射机对空注射时,螺杆作一次最大注射行程所能注射的聚苯乙烯塑料质量(g)。聚苯乙烯的密度为1.04~1.06g/cm3. 2. 注射量的校核 选用注射机时,通常是以某塑件(或模具)实际需要的注射量来初选某一公称注射量的注射机型号,然后依次对注射机的公称注射压力、锁模力、开模行程及模具安装部分尺寸一一进行校核。为了保证正常的注射成型,模具每次需要的实际注射量应该小于或等于某注射机的公称注射量的80%。 四、安装部分相关尺寸的校核 1. 模板规格与拉杆间距的关系 4. 模具总厚度与注射机模板闭合厚度的关系 模具闭合后总厚度与注射机允许的模具厚度之关系应满足如下: 五、模具的固定 压板式:模具定、动模座板以外的注射机安装板附近有螺孔即可固定。(图4-10 零件3) 螺钉式:模具定、动模座板上必须设安装孔,同时还要与注射机安装板上的安装孔完全吻合,用于较大的模具安装。(图4-10 零件6) 4.3 分型面的选择 分型面:分开模具取出塑件和浇注系统凝料的可分离的接触表面 分型面的形状有平面,斜面,阶梯面,曲面,平面、曲面分型面等。 4.3.3 分型面选择的实例分析 四、分型面宽度的确定 模具合模后,注射机的锁模力主要作用在分型面上,因此分型面要有一定的宽度,保证一定的承压面积,。 一般用于小型注射机上模具分型面侧宽度为10mm;中型注射机为25mm,大型为50~75mm。 为了防止分型面接触面较小而造成的翘模现象,可在镶块的四个角上加工出带有锥面的结构。 4.4 型腔数目的确定与排列形式 一、型腔数目的确定 1. 按技术参数确定型腔数目 (1) 根据注射机的额定锁模力确定型腔数目 二、多型腔的排列 1.多型腔排列的一般原则 (1)从注射工艺角度需要考虑的几点: (2)从模具结构角度需考虑以下几点 1)排位应保证流道、浇口套距定模型腔边缘有一定的距离,以满足封胶要求。 2)排位时应满足模具结构件,如楔紧块、滑块、斜推杆等的空间要求,不能产生干涉: 七、推出机构的校核 各种型号注射机的推出装置设置情况及推出距离等各不相同,设计模具时,必须了解注射机的推出形式、最大推出距离、推出杆的直径、推出杆间距等,以保证模具的推出机构与注射机的推出机构相适应。 例:一塑料制件如图所示,已知浇道凝料重量为100g,试初选合适的注射机型号。(设定采用单型腔) 解: 1.校核注射量: 2.校核注射压力: 查表4-1 注射压力约为80~110MPa, 3.校核锁模力: 查表(附录G)初选注射机为XS-ZY-2000。 例:一塑料制件如图所示,已知浇道凝料重量为100g,试初选合适的注射机型号。(设定采用单型腔) 解: 1.校核注射量: 2.校核注射压力: 3.校核锁模力: 4. 查表(P311 附录G)初选注射机 ABS的密度取为1.05g/cm3 一、分型面的形式 分型面的表示方法:在分型面的延长面上画出一小段直线表示分型面的位置,并用箭头表示开模方向或模板可移动的方向。对于多分型面,用罗马数字(大写字母)表示开模的顺序。 二、分型面的选择原则 基本原则:分型面位置应设在塑件脱模方向最大的投影边 缘处。 塑料碗的成型型腔图: 尽可能使塑件开模时留在动模一侧,便于塑件的推出且推杆痕迹不显露于外观面。 选择分型面应考虑塑件的具体结构,有特殊需要时,也可以将塑件留在定模,以便于推板脱模机构脱模。 对于带侧凹或侧孔的塑件,选择分型面应尽可能将侧 型芯置于动模部分,以避免在定模内抽芯,同时应使侧抽芯的抽拔距离尽量短。 4)分型面应尽可能选择在不影响外观的部位,并使其产生的溢料边易于消除或修整。即分型面最好不要设在塑件光亮平滑的外表面或带圆弧的转角处。 5)有利于模具加工 6)选择塑件在合模方向上投影面积较小的表面,以减少锁模力 7)应有利于排气(尽可

文档评论(0)

fengbing + 关注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