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博士生》.pdf

《施一公---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博士生》.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施一公---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博士生》.pdf

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博士生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院 出处自其博客: /home.php?mod=spaceuid=46212do=blogid=484 416 序:我从获得博士学位至今已经整整16 个春秋,但博士阶段的感受仍然历 历在目。我从指导自己独立实验室的第一个博士生到现在也已经13 年了,其中 的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中已经有11 人在美国和中国的大学里担任独立实验室的 PI。他们的成长过程差别极大,性格、能力也各有不同。应该说,没有任何一个 学生可以简单地遵循另外一个优秀科学家的足迹脱颖而出。从这个意义上讲,科 学家的成功是不可能复制的。但是,优秀科学家常常具备的共同特点应该对年轻 学生有很大启发。 本文主要来自我在2008年清华大学研究生入学教育里一次2.5小时的讲座, 又综合了一些随后的思考和总结。在那次讲座中,我一再强调,我的目的不是要 求研究生完全按照我讲的去做,而是希望从根本上冲击、振荡一下研究生的思 考角度,启发大家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成才之路。本文很长,分四部分陆续发表出 来。】 (一)时间的付出 所有成功的科学家一定具有的共同点,就是他们必须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心 血。这是一条真理。实际上,无论社会上哪一种职业,要想成为本行业中的佼佼 者,都必须付出比常人多的时间。有时,个别优秀科学家在回答学生或媒体的问 题时,轻描淡写地说自己的成功凭借的是运气,不是苦干。这种回答其实不够客 观、也有些不负责任,因为他们有意忽略了自己在时间上的大量付出,而只是强 调成功过程中的一个偶然因素,这样说的效果常常对年轻学生造成很大的误导, 因为有些幼稚的学生甚至会因此开始投机取巧、不全力进取而是等待所谓的运 气;另外一些学生则开始寻找他们的运气,把相当一部分精力和时间用在了与科 学研究无关的事情上面。说极端一点:如果真有这样主要凭运气而非时间付出取 得成功的科学家,那么他的成功很可能是攫取别人的成果,而自己十有八九不具 备真正在领域内领先的学术水平。 大约在十年前,著名的华人生物学家蒲慕明先生曾经有一封非常著名的 email 在网上广为流传,这封email 是蒲先生写给自己实验室所有博士生和博士 后的,其中的观点我完全赞同。这封email 写的语重心长,从中可以看出蒲先生 的良苦用心。我无论是在普林斯顿还是在清华大学都把这封email 转给了我实验 室的所有学生,让他们体会。其中的一段是这样说的: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what I consider to be sufficient amount of time and effort in the lab work. I mentioned that about 60 hr working time per week is what I consider the minimal time an average successful young scientist in these days has to put into the lab work……I suggest that everyone puts in at least 6 hr concentrated bench work and 2+ hr reading and other research-related activity each day. Reading papers and books should be done mostly after work.”(我认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在实验室里的工作时间, 当今一个成功的年轻科学家平均每周要有60 小时左右的时间投入到实验室的研 究工作我建议每个人每天至少有6 小时的紧张实验操作和两小时以上的 与科研直接有关的阅读等。文献和书籍的阅读应该在这些工作时间之外进行。) 有些学生读完蒲先生的email 后告诉我,“看来我不是做学术的料,因为我 真的吃不起这份苦。”我常常回复道,“我在你这么大年纪的时候,也会觉得长 期这样工作不可思议。但在不知不觉之中,你会逐渐被科学研究的精妙所打动, 也会为自己的努力和成绩骄傲,你会逐渐适应这种生活方式!”这句话表面上是 劝学生,实则是我自己的经历与体会。 我从小就特别贪玩,并不喜欢学习。但来自学校和父母的教育与压力迫使自 己尽量刻苦读书;我高中就读于河南省实验中学,凭借着比别人更加刻苦的努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hf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