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呼唤“李五精神”.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时代呼唤“李五精神” 高忠洲 这是一个社会大转型的时代。   这是一个需要重铸社会精神的时代。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历史走进21世纪,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30多年,经济在中国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带来精神世界的失衡。这种现象来得静悄悄,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当新的价值观悄然占领这个国家,我们忽然发现曾经崇尚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是多么可贵,而贪婪、投机、浮躁、自私,资本至上、以权换钱、个人主义……令人痛从心生! 30多年来,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相继产生、如影随形。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因为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将极大地危害到社会的稳定。社会出现诸多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在于社会整体道德在滑坡,信仰在沦丧,缺乏精神的力量。要解决这些难题,要对症下药,用精神良药治疗社会问题。用精神的力量来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精神是上层建筑,精神是物质最本源的内核。古今中外有很多种精神,这种精神,那种精神,但不管是什么样的精神,他们都有着共同点和相似处。它们都是一个民族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体现着这个民族一贯的作风,同时又深深地镌刻着时代的印记,是某个特定时代的产物。我们研究社会精神,重要的是挖掘其中的精神实质和内涵。 时代需要社会精神,历史呼唤社会精神。而这社会精神,应该是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再度熔炼,中国需要伟大精神的引领。于是,我们把目光投向700多年前在晋江池店出生的明代慈善家李五。 李五(1386-1457),生于明朝宣德年间,原名英,字俊育,号自然,晋江池店人,因在家中排行老五,所以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李五”。李五是明代中国极富传奇色彩的大富商、慈善家;李五是闽南地区远近闻名的大富豪,也是一个引起当时皇帝重视的大慈善家。 李五不只是一个传说,李五是一座丰碑,是一座精神丰碑!伟大的李五精神正在向我们走来。 什么是李五精神?综观李五的一生、李五的为人,不难看出,李五精神就是:诚信经商,勤劳致富;乐善好施,热心公益;注重教化,培育后人;重视孝道,甘为孝子。 李五精神的第一个层面是诚信经商,勤劳致富。诚信经商拒绝欺诈,拒绝投机,要求商人诚信经营。勤劳致富讲的是勤奋劳动不怕苦,拒绝不劳而获。 在明代中叶,李五出生于土地肥沃、交通便利的泉州晋江池店,李五自小随兄长经商,后承兄业,以南糖北运为主业。李五为人精明能干,商业经营方面天赋甚高。乡邻们种甘蔗,他就大建仓库,在榨糖季节收购甘蔗榨糖,外运蔗糖售卖。在一次糖仓倒塌事故中,他偶然发现,沙土覆盖过的赤砂糖质量更加优良了,比原先生产的糖更清甜、美味。改进加工技艺后的赤砂糖广销全国,因为产自李五的家乡凤池,因而被命名为“凤池糖”。 凤池糖名噪一时,于是李五抓住商机,大力营销,为李五的家业奠定了基础。他经商的过程中,真正做到童叟无欺,诚信经营,生意一天比一天发达。李五并不满足于此,他广开商路,兼营龙眼、荔枝等各种闽南特产。其商船从村西的桅头尾古渡头装船,过吟啸桥,出溜石六陡门,入晋江,往来于江、浙、京、津甚至海外各地。返航的商船将蚕丝、棉纱及京货等原料运回池店,经家乡妇女纺纱后织成的丝绸和棉布再次转销海内外,由于他诚信经营,终于勤劳致富,在经商的过程中获利日厚。 经过数十年的苦心经营,李五渐渐成为富甲闽南的一代富商。池店民间传说,李五富可敌国,不仅家财万贯,而且还拥有金盆、金碗、金筷等宝物,其家门前的凤池中更是藏有金水牛、金田螺等稀世珍宝。村口的狮山还是李五晒白银的专用地。尽管传说不可尽信,但足见李五当时的富裕程度。因此,闽南语有句俗语叫:“富不过李五”。可他平时生活却很节俭,住小屋,吃粗粮,一文钱都不乱花。 在当今时代,资本投资化身游弋的撒旦,诱惑着经营实业的企业家们。资本天然的逐利性,使得实业家们经不住诱惑、耐不住寂寞了,利用“钱能生钱”来赚快钱、赚大钱,几乎成了一种合乎理性的选择。实业报国,这个在洋务运动、在改革开放时期都曾鼓舞了无数中国人的词汇,渐渐被抛诸脑后。取而代之的是投机主义的盛行。于是“温州现象”变成“投机经济”,上市公司会变成“圈钱公司”,央企变成“地王”。这些背后都是一份“贪心”,对资本的贪心。什么“诚信经营”,“勤劳致富”,早已被他们抛诸脑后!这是价值观的问题,某些企业家缺的正是对道德和良知的敬畏。回视当年的李五,李五靠的是诚信经营,靠的是勤劳致富。在李五的人生词典里,没有欺诈,没有投机,没有不劳而获的念头。当今的某些企业家应该汗颜,应该羞愧! 李五精神的第二个层面是乐善好施,热心公益。乐善好施博施济众,他同情贫困百姓,及时伸出援手;热心公益不吝钱财,只要是公益事业,他二话不说,慷慨解囊。 明朝宣德六年(1431年),朝廷钦赐他“乐善好施”的金匾。“乐善好施”是李五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李五富甲泉郡,他没有贪图奢侈的生活,一生省吃俭用。这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eiyang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