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原真菌解析.ppt

  1. 1、本文档共7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真菌的种类繁多,估计自然界有150万种以上,但已有文献记载的真菌约有10万种,其中对人类具有致病性的仅有300余种。 真菌:是一种具有真正细胞核和细胞器的真核生物,单细胞或多细胞,不含叶绿素,以吸收为营养方式,具无性和(或)有性繁殖方式。 真菌感染的分类—— 根据真菌侵犯人体的部位分为四类: 浅表真菌病 皮肤真菌病 皮下组织真菌病 系统性真菌病 临床常见的真菌病—— 系统性真菌病(深部真菌病) 常起源于肺,可以播散到全身许多器官。 常通过吸入致病菌孢子而获得,其致病菌腐生于土壤或腐败有机物中,或作为植物致病菌。 病原体可分为两组:真正的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 临床常见的条件性真菌感染 念珠菌病: 最常见,血源感染的第4位。 曲霉菌病: 常见于干细胞移植、实体器官移植、大剂量化疗患者。 隐球菌病: 艾滋病人患病率为10-20%。 接合菌病(毛霉病):多见于重症糖尿病、烧伤病及器官移植病人。 深部真菌病目前存在的问题 发病率上升 预后严重病死率高(病死率念珠菌40%,侵袭性曲菌病50-100%) 念珠菌属中非白念株增多,耐药程度高 少见的真菌感染增多:足根霉菌属、镰刀菌属等-治疗困难 诊断困难 现有的抗真菌药:品种少,疗效不满意,毒性大 49家美国医院开展的为期3年的 医院内血液感染的监测发现 念珠菌属感染伴随高死亡率 念珠菌血液感染--死亡率达40% 细菌性血液感染--死亡率达25% 真菌感染的诊断方法 真菌镜检 真菌培养 组织病理 生理生化 血清学方法 分子生物学 曲霉病——直接镜检 病原真菌鉴定的基本流程 念 珠 菌 属 简介 念珠菌大约有150种,65%以上不能在37℃生长,无致病性 念珠菌属可以感染皮肤、粘膜及内脏器官引起念珠菌病 常见的致病性念珠菌 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季也蒙念珠菌、乳酒念珠菌 临床最常见的是白念珠菌 生物学特性 念珠菌在环境中和人体内均可寄生存在 正常人皮肤、口腔、肠道、肛门、阴道中可分离出本菌 显微镜下表现为芽孢和假菌丝 假菌丝一般与致病相关 寄生时一般表现为孢子相 致病性 条件致病菌 白念珠菌致病力强 念珠菌毒素、菌体形态、黏附性和分泌水解酶与其致病性密切相关 实验室检查 直接镜检:可见卵园形发芽孢子及菌丝,如查到大量假菌丝,说明念珠菌处于致病状态。 染色:革兰氏染色,菌丝、芽孢呈蓝色,着色不均匀 培养:常用的是沙保罗平板。 致病性酵母菌鉴定原则 鉴定目的:确定感染及传染源 需要鉴定到种? 所有分离自无菌体液,包括脑脊液、血液、尿液、穿刺液及其它体液的酵母菌; 分离自所有严重疾患或免疫受损病人或怀疑真菌感染的病人的酵母菌; 从任何临床标本中分离出大量的酵母菌; 分自若干连续取材的标本,除呼吸道分泌物,也应鉴定至种的水平; 念珠菌显色培养基 (CHROMagar Candida) 原理:几种常见念珠菌独特的酶底物与显色基团化学结合 既可用于检测,又可根据菌落颜色用于鉴定95%以上的白念珠菌(绿、翠绿)、热带念珠菌(蓝)、克柔念珠菌(粉红,模糊有微毛), 85%的光滑念珠菌(紫),其它念珠菌呈白色。 30~37℃培养48h后观察结果。 念珠菌显色培养基 CHROMagar Candida VITEK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 YBC酵母菌鉴定卡。 有30个孔的一次性塑料卡,包括26个常规生化反应和4个阴性质控。 隐 球 菌 隐球菌属(Cryptococcus)特点 本属的共同特征为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偶有伸长形或多样形,呈多边芽殖。 大部分菌株有荚膜。 所有菌种都能同化肌醇并在碳源中生长。糖发酵(—) 在固体培养基中,大部分菌种呈粘液状,无假菌丝或假菌丝发育不全。不产生子囊孢子。 临床常见的隐球菌 Lodder1970年记载隐球菌:17种,6变种。 主要致病菌种: 新生隐球菌 新生隐球菌新生变种 新生隐球菌格替变种 浅黄隐球菌 浅白隐球菌 罗伦隐球菌 致病性 呼吸道进入体内 健康人具有免疫能力 易感因素 AIDS、 糖尿病、 淋巴瘤、 晚期肿瘤、 SLE、 器官移植 隐球菌病(cryptococcosis) 是由隐球菌属中某些种或变种引起的一种深部真菌病。 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 预后严重, 死亡率高, 也可侵犯肺部、皮肤、骨骼等其它脏器。 近年来免疫力降低的病人逐年增多, 本病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 特别是在艾滋病病人已成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生物学性状 在SDA培养基上25℃培养2-5天,可以见到奶油色酵母样菌落,有时黄色或带粉色 显微镜下可见到球形或椭圆形酵母细胞,直径2-5μm,第一代培养物有时可见小的荚膜,继代培养不见荚膜

文档评论(0)

文档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