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钻石模型理论的安徽省高新区主导产业选择研究.doc

基于钻石模型理论的安徽省高新区主导产业选择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钻石模型理论的安徽省高新区主导产业选择研究.doc

基于钻石模型理论的安徽高新区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国家科技部发布的《高新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了高新区的发展方向,即“建设成为自主创新的战略高地,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载体抢占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合芜蚌试验区和创新省建设 高新区的产业构建模式 立足于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认为:高新区的主导产业是指在高新区经济发展一定阶段上, 在知识、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方面具有高密集性, 能最大限度整合园区内产学研的资源优势, 具有很高的创新吸收率, 能迅速引入技术创新, 对一定阶段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具有关键性的导向和推动作用, 本身成长性很高, 带动性和扩散性都很强的产业群。它应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①从供给方面, 它具有高度密集的产学研资源要素基础, 有较高的孵化和产业化生产潜力, 生产率上升或技术进步速度较快, 是反映当代世界科技新趋向的新兴产业, 具有大规模生产的可能性, 并且具有较高的产出能力和产出增长率。 ②从需求方面看, 它的市场潜力大,收入弹性高。国内和国际市场对该产品具有巨大的需求,在开放条件下, 该产业部门具有较大的出口能力和创汇能力, 其产品在出口总额中占较大的比例, 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③从产业间的联系看, 它与园区其它产业的关联程度大, 带动能力强, 即产业的连锁效应或关联效应强。 ④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 高新区的主导产业应具有投资大、风险高的特点, 且具有随技术、市场资源等因素变动而不断更替的特征。 传统主导产业理论评述 产业经济学对主导产业的界定。对主导产业的研究,比较明确、系统的是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他在《经济成长的阶段》中,首先提出了主导部门的概念。罗斯托在解释现代经济增长的历史和本质时发现,经济增长总是首先发生在某个部门——主导部门或主导产业群。他率先运用部门总量的分析方法,得出了经济成长阶段的依次更替与经济部门重要性的依次变化之间的关系结论。罗斯托认为,主导部门不仅本身具有高的增长率,而且能带动其他部门的经济增长,经济成长阶段的更替就表现为主导部门序列的变化。后来, 罗斯托从赫希曼那里吸取了一些术语, 把主导部门的扩展效应分为3种影响: 回顾影响、旁侧影响、前瞻影响。罗斯托总结了主导产业应具备的3个特征: ①具有“创新”和使产业突变的内在因素; ②增长率明显快于整个经济的增长率; ③具有带动或启动其它产业增长的能力。西方很多学者认同这一观点, 把主导产业也称为战略产业或重点产业。日本经济学家筱原三代平认为, 主导产业就是要“强调国际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因素”。德国经济学家赫希曼认为, “有些产业间的互补贡献比其它产业间的这种关系更强一些, 政府可以在一系列投入——产出连锁关系中表现得最为强烈、最为密切的地方找到经济体系中的‘战略部门’, 即主导产业部门。 产业经济学关于主导产业的研究和定义, 是基于工业化国家在经济成长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和对后发国家工业化道路的基本假设, 分析的角度是国民经济, 强调主导部门的产业属性, 认同各地区空间的均质化, 抽象掉了区域空间因素的影响。 区域经济学对主导产业的界定。区域经济学研究主导产业的角度不同于产业经济学,在认同主导产业3个基本特征的同时, 将趋于专门化、增长极、输出部门等反映区域空间特性的概念融入到主导产业的定义中, 形成了区别于产业经济学的主导产业内涵。它强调是生产要素的差别化( 比较优势) 在区域分工过程中导致了区域专门化生产, 而区域专门化生产使经济资源向特定空间集聚, 形成区域经济增长极并形成规模优势, 区外需求是区内经济增长的动力。主导产业是否具有经济规模的优势成为最大不同点, 区域经济学认为主导产业在强调产业的后向关联与旁侧关联效应, 强调产业的增长率、技术与制度创新效果的同时, 更强调主导产业的产出规模。如: 依据分工的比较利益原理, 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于区域分工和区际交换的乘数效应和加速效应, 输出部门与经济基础部门具有带动和促进经济增长的规模优势,所以它们是主导产业。 国内主导产业理论研究述评 国内关于主导产业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当时主要研究热点是引进、介绍、学习和评价国外产业理论及产业政策研究,在此基础上,针对本国产业结构变化和主导产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展开理论分析和应用研究。1996年,在国家提出“九五”乃至今后一段时期要着力振兴机电、石化、汽车以及建筑业四大支柱产业之后,各省(市、自治区)在制定“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过程中,纷纷提出选择和培育各自的主导产业,选择并优先发展主导产业的政策才越来越引起各地区的重视,主导产业的研究表现出由国家层面向区域层面转移的趋势。这期间许多学者认识到了过去直接借用国民经济主导部门的选择标准来指导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做法是错误

文档评论(0)

eorihgvj5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