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城市设计指引分析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引言 城市设计概念和原则 在发展建议中常见设计问题的指引 发展蓝图的设计指引 推行 引言 规划署于一九九八年年初展开「香港城市设计指引」研究 (下称「这项研究」),希望藉此制订一套城市设计指引,推动市民认识城市设计上的考虑的因素,并作为评核城市设计的大体纲领。 这项研究的最终目标,是推广香港的世界级都市形象,以及从局部和整体的层次,提升本港建设环境的功能和美感。 研究范围涵盖了主要的城市设计议题,并特别着重下列有关本港城市规划师和相关专业人员日常工作所面对的议题 城市设计概念和原则 一般认为,城市设计是就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和经济环境,为城市中的建筑物和空间订定设计方向的一项过程。我们在探索香港的城市设计概念和原则时,首先要认清香港的定位:奉行小政府和不干预政策的自由贸易体制;欠缺大规模和格调一致的优质建筑区;但是又需要可配合本地特色的发展。因此,本港的城市设计概念和原则必须充分顾及上述因素。要达到这个目标,我们须先了解影响本港实际设计环境的三项主要因素,即地形、历史发展和大型的城市设计项目。 香港的实际设计环境 地形 天然环境是建立一个城市的首要考虑因素。香港山峦环抱,海滨蜿蜒伸展,也有天然良港横贯其间。这个实际环境有几重涵义:首先,我们的城市须背靠起伏的山脉,环绕维多利亚港两旁发展。其次,险峻的地形促使香港各区的市镇集中在平地和填海土地上发展,绵延的山脉则构成市镇的天然背景。再者,在这些山脉的烘托下,形成了数个别具特色的景色带。这些景色带的发展外形或密度虽然互不相同,但在视觉上没有互相造成不良影响。本港这种特有的实际环境,可从尖沙咀眺望中环和湾仔的景色、马鞍山下的马鞍山新市镇,以及西贡的景色带等例子中,领略一二。 中环和湾仔 马鞍山新市镇 西贡景色带   历史发展 人口聚居点的分布和建筑物外形,是香港城市设计上的另一重考虑。香港早期到处是渔村和墟市,后来香港岛北岸、九龙半岛、观塘和荃湾迅速发展起来。及至政府推行新市镇计划,新界各区就更有计划和系统地发展。随着都市发展的地点转移,本港的建筑物外形也起了变化。在早期的香港,广东、客家和蛋家村落的一两层建筑物遍布各区。二次大战结束后,政府基于发展所需,放宽准许地积比率和提高发展密度。时至今日,我们仍有需要发展更多高楼大厦,以配合人口压力和经济发展,同时见证香港的企业家精神。   大型的城市设计项目 此外,可左右本港城市设计的,还有大型的城市设计项目和研究。政府推行的城市设计研究为数不少,有策略层面的,也有地区层面的。当中最重要的一项,是「都会计划」内有关市区和景观设计大纲的研究。这项研究勾划出本港城市外形的立体设计的轮廓,并订定相关的指引。由于政府在拟订「都会计划」时曾广泛咨询公众,因此城市设计的概念和原则已广为市民所接受,为日后香港城市设计的发展途径和取向,奠定有力的基础。 在发展建议中常见设计问题的指引 这项研究的首轮公众咨询,是要就本港的主要城市设计议题,取得市民大众的共识。这些议题包括发展高度轮廓、海旁发展、城市景观、行人环境,以及舒缓道路交通噪音和空气污染的措施。在这些议题的概括设计指引拟备后,公众咨询工作再度展开。根据搜集所得的绝大多数意见,除了保存在远眺下的山脊线景观与优美海旁设计的两项议题外,就大部分城市设计议题所拟备的指引,在推行时可订为参考性质,但适当时也可透过行政方式落实。这项研究中的拟议指引属于概括性质,而具体设计项目的详细指引则须另行研究。下文载列的设计指引已普遍获得公众接纳。 1. 发展高度轮廓 发展高度轮廓 a) 港岛及九龙内陆地区的高度轮廓 保留和加强特定地区的地方特色。在合适情况下,可考虑限制建筑物的高度,要求建筑物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和保留树木。 提供视觉调剂空间,并在不同地区规划不同的建筑物高度轮廓和集结模式(须视乎需要为个别地区进行详细研究)。 保留低密度地区,使城市核心地区的建筑发展更趋多元化,并在合适情况下引入有趣味的景观设计和建筑外形。 保留现时可观赏山脊线的观景廊,并确保对郊外景色无阻的视野。 ? b) 新市镇的高度轮廓 新发展项目应配合地形和新市镇的景观特色。如果已辟有可观赏山峦背景的观景廊/通风廊或河流湖泊和海域,则应予以保留。 透过渐次降低建筑物高度,使新市镇与邻近的低矮发展环境,互相协调和融合。在新市镇与邻近地区之间,则可利用低矮的建筑物,例如小区会堂、学校等,作为两者的视觉调剂和缓冲空间。 新市镇的发展项目,尤其位于新市镇边缘地点的建筑物,应配合毗邻环境特色,避免竖立与四周互不协调的「突兀」建筑物。 在合适情况下,在文娱/商业中心或当眼地点建立地标建筑物。 在合适情况下,采用梯级式建筑物高度轮廓,以协调新市镇位于核心区的高密度的建筑物与边缘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南非的朋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