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谊20年:一部公司史,改变娱乐圈.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994年,全世界发生了很多事情:在瑞典,拉宾、阿拉法特与佩雷斯分享了诺贝尔和平奖;在美国,世界杯热闹了整个夏天;在中国,香港回归倒计时牌正式矗立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和这一年发生的许许多多时政大事相比,一间名为“华谊兄弟”的广告公司开张,简直是微乎其微的小事。不过,20年后,这间当年毫不起眼的“华谊兄弟”,竟一步步成长为了内地最知名也最具影响力的娱乐公司。   内地娱乐行业每一次震荡,华谊总能先人一步找到方法去应对,回首望去,竟未能有一家民营的娱乐公司比华谊“活”得更长,而华谊也俨然成为了这个行业里“活化石”一般的存在。他们的经历,也恰恰是内地所有民营娱乐公司共同的经历,回顾华谊的20年历史,更是折射了这个产业的“生存之道”——不破不立,打破旧模式,才能走得更远。   Part1 “巨无霸”简史——120秒看完华谊20年   2014年6月6日起,海口观澜湖冯小刚电影公社里,为期3天的华谊成立20周年庆典正式拉开帷幕,国内外近百位明星艺人、各界嘉宾获邀前来见证。从原来的用10万美金建立的小广告公司,到如今市值约270亿、国内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娱乐公司,不管你带着什么感情去看到华谊,它都堪称是如今内地娱乐圈的“巨无霸”。   A:广告公司起步   1994年,34岁的王中军从美国留学归来,怀揣着端盘子送外卖积攒的10万美金血汗钱。靠着这笔钱和弟弟王中磊赞助的10万块,一间名为“华谊兄弟”的广告公司正式亮出了招牌。历史教科书称这一年是中国的“改革年”、“攻坚年”和“关键年”,而在接下来的两年内,中国成功实现了宏观调控,实现了经济的软着陆。而那些年,王中军在北京各餐馆做过直投广告生意,然后说服中国的银行像美国银行一样具有统一的标识,靠着给国内的银行设计卡面、统一标识等业务,华谊挖到了第一桶金,步入中国十大广告公司行列。而王氏兄弟也成功的与各大银行建立起了亲密的联系——这也为什么我们总是在冯小刚贺岁片中看到那么多银行广告的原因。   B:进军影视行业   1998年,冯小刚已经靠《甲方乙方》和《不见不散》搅热贺岁片市场,备受瞩目。一些人嗅到了这个圈子潜在的商机,而一些人则还在观望。同样创立于1994年的知名广告公司雷明顿(即小马奔腾的前身)就是这群观望者中的一员,公司创始人李明按捺不住终于杀进影视行业时,在1998年就进军影视行业的华谊兄弟却已经上市。   说起来有趣,华谊初次试水影视投资,第一个合作对象不是后来的“亲密战友”冯小刚,而是英达。不过,英达的这部情景喜剧《心理诊所》,但没有像预期那样赚钱。紧接着,王中军一口气投了三部电影:姜文的《鬼子来了》,陈凯歌的《荆轲刺秦王》,以及冯小刚的《没完没了》。这其中却只有冯小刚的电影赚钱了。从此,王中军紧紧地把冯小刚绑在一起,开创了华谊的黄金时代。   C:高调上市,打造综合型娱乐公司   2009年,华谊在创业板上市,成为内地第一家上市的娱乐公司,相关报道横跨了财经新闻与娱乐版面。而上市之后的华谊每年都能推出数部票房表现上佳的电影大片、出品过《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夫妻那些事》等掀起过全民讨论热潮的优质剧集、唱片公司也一度经营的有声有色。   而更为人津津乐道的则是华谊拥有的明星资源:它曾同时拥有周迅、李冰冰、范冰冰、黄晓明、许晴、邓超等一线花旦小生。即使现在明星热衷开工作室,华谊旗下仍拥有姚晨、冯绍峰、Angelababy、张涵予等优渥的明星资源,这让人联想到好莱坞“黄金时期”的著名公司米高梅。当时米高梅的掌门人梅耶曾有句豪言:“米高梅的明星,跟天上的星星一样多”,而王中军则亦有一句名言:“国内的明星,有一半来自华谊。”而75部电影,92亿票房,26所电影院,前后拥有过300多位艺人,3000集电视剧……这就是华谊在20周年庆时交出了的“成绩单”。   Part.2如何捱成“活化石”——20年来华谊最重要的5个选择   放眼国际,娱乐行业中拥有20年历史的公司数不胜数,但在这个产业从上个世纪末才开始发展起来的中国,如此的资历已经足够笑傲群雄。回望过去,人称华谊“小王总”的王中磊对搜狐娱乐的记者强调说,华谊走到今天,存在着时机和运气的因素:在90年代末政策放宽的时候,华谊从广告公司转型做影视,占得先机;在冯小刚商业潜力初显的时候,华谊紧紧抓住他,一手打造华语片的贺岁时代……恐龙拗不过环境巨变而灭绝,归咎于它们的愚钝,只有更早发现并改变游戏玩法,才能一次又一次挨过寒冬。时机与运气之外,华谊几乎每一次都能在出现危机的前夕做出当时“最正确的选择”。   A.从“小作坊”到规模标准化经营——   在刚试水影视投资的前两年,“华谊兄弟”就等同于“王氏兄弟”工作模式堪比“小作坊”,两个人只知道跟着其他大佬投钱,不懂跟剧组,不懂电影是怎么产出票房的。那时候他们赚钱的渠道还是原来的那一

文档评论(0)

挺进公司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