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青年农民工的城域融入与身份认同-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PDF

城市化进程中青年农民工的城域融入与身份认同-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城市化进程中青年农民工的城域融入与身份认同-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PDF

城市化进程中青年农民工的 城域融入与身份认同 周明宝 浙江外国语学院 摘摇 要: 本文的研究指向青年农民工在城市融入过程中的文化适应与身份认同问题。 文中以多个指标为认同维度, 集中分析了滞留型青年农民工在城市场域空间与身份认同 (尤其是自我心理认同) 空间上的非重合性; 并在此基础上力图探求一种促进青年农民工的 心理认同空间和新的城市场域空间相协同的机制, 以使青年农民工在城市适应、 城市融入 的继续社会化过程中顺利地完成身份认同的重新构建。 笔者认为, 认同是相互的, 一种认 同的构建是个体在心理上与自己和重要性他人反复对话、 识别和定义的结果; 青年农民工 在主动城市化的过程中, 城市性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他们的群体性格, 使他们逐渐模仿、 习得城市生活方式, 内化新的行为规范; 与此同时, 青年农民工的城市适应行动也在细微 地触动着城市社会文化的微观机制。 在这种摩擦性互动中, 对待外来移民的 “陌生者冶 通 常有三种模式, 即同化、 排斥和共生; 而共生是一种追求异质者积极共存的理想类型, 是 向异质者开放的社会结合方式, 是不同生活方式的相互包容; 因而求同存异的共生是青年 农民工重构身份认同, 实现身份转变的理想模式。 关键词: 农民工阶层摇 市民化摇 认同维度摇 认同建构摇 共栖与共生 引摇 言 目前学界关于入城青年农民工城市化问题的研究在理论上主要有三大分野, 即推拉理论、 结构 功能主义和主体———实践论。 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保护、 政治参与等农民工的社 会地位和内部分层问题, 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和子女教育, 流动人口的社会关系网络和社会资本研究, 流动成因、 流动模式、 流动障碍 (尤其是户籍制度), 农民工生活社区如 “城中村冶 研究等方面。 这些研究大多是以静态的视角去分析动态的流动行为, 并且预先把流动过程截成三段, 对进城前、 ·65 · 城 市学研 究摇 第4 辑 进城中、 进城后流动人口状况分别作局部、 独立的研究。 这种研究具有时延上的缺陷, 并且缺乏全 局性、 整体性的理论关照。 笔者试图从社会身份认同的研究视角切入, 以弥补目前相关研究的理论 缺憾和研究方法不足。 本文以城市化进程中 “有条件地发放城市户口, 变农民为市民冶 的强烈社会期待为分析背景, 认为这种社会期待看到了影响入城青年农民工城市适应和城市融入的主要障碍———制度性障碍, 并 且 “农民变市民冶 的这种同籍化举措可以为农民工阶层顺利地完成继续社会化和实现城市融入创造 制度支持的基础。 的确, “城市不能够给他们户口, 意味着他们没有城市居民的身份, 没有城市居民 可以天然获得的一切待遇。 哪怕农民工在这个城市已经工作和生活了数年、 数十年, 永远是一个无 根的漂泊者, 与城市居民相比仍然是二等公民。 这是对二等公民的偏见与歧视存在的客观基础冶。淤 但笔者经过缜密地反思认为, 同籍化举措只是解决了农民工阶层的行政性身份认定、 政策准入和认 同资格获得的问题, 事实上, 除了制度性身份 (经户籍制的认可, 具有强制性) 外, 农民工阶层还 有其他三种身份 (这是学者们研究时通常所忽视和遗漏的, 然而这正是本文的研究旨趣之所在), 即 基于交往视角的社会性身份 (主要是与基于居住地理、 区位的城里人和基于业缘关系的来自非正规 性就业的工友群体的认同)、 “他者话语冶 所定义的身份、 自我感知性身份 (目前表现为模糊化、 不 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的特征, 关键是心理认同)。 通过进一步分析, 笔者惊奇地发现, 入城青年农民工 在城市融入的过程中, 在角色转换与身份转型上出现了错位分离, 这导致了他们在新的城市场域空 间与身份认同 (尤其是自我心理认同) 空间上产生了非重合性; 正是这种非重合性阻碍了他们全面 性城市融入的现实可能。 因此, 要缓解农民工阶层的身份认同危机, 就必须首先结合我国人口流动 的现实背景, 从 “认同冶 概念的界定和诠释入手, 着手建构和分析农民工阶层的社会认同维度, 并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