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诗歌的欣赏与《人间词话》的三种境界.ppt

谈诗歌的欣赏与《人间词话》的三种境界.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谈诗歌的欣赏与《人间词话》的三种境界 叶嘉莹 作者简介 叶嘉莹,女,1924年生。1945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国文系。自1954年开始,任教生涯已长达五十余年。曾先后被美国、马来西亚、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地多所大学以及大陆数十所大学聘为客座教授及访问教授。 1990年被授予“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称号,是加拿大皇家学会有史以来唯一的中国古典文学院士。此外,还受聘为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名誉研究员及中华诗词学会顾问,并获得香港岭南大学荣誉博士、台湾辅仁大学杰出校友奖与斐陶斐杰出成就奖。 作者简介 在数十年教学生涯中培养了大批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人材。在国内率先提出振兴传统文化提高国民品质要从幼儿园和小学做起的建议,得到江泽民主席的支持。 著作有:Studies in Chinese Poetry、《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中国词学的现代观》、《唐宋词十七讲》等多种著作,影响广泛。 王国维简介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晚号观堂,浙江海宁人。是我国近、现代相交时期的著名学者,也是把西方美学思想与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相融合并形成自己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的美学家。他学无专师,自辟户牖,生平治经史、古文字、兼及文学批评,均有深诣创获,诗词文亦无不精工。 王国维简介 《红楼梦评论》、《人间词话》、《宋元戏曲考》是代表他美学和文学理论研究水平的三部力作。其中影响最为广泛深刻的就是《人间词话》。《人间词话》的中心论题就是“境界说”,这是王国维美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强调诗人的情感、意趣和创造性思维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所起的决定作用。 三、王国维美学思想略介 王国维美学是中国近代美学和现代美学的交汇点,是中国传统文论思想的继承和总结,也是中国新文艺的先声,在吸收和借鉴西方哲学思想和方法论的基础上,融合了中国传统文论的精华,形成了“天才说”和“游戏说”、“苦痛说”和“古雅说”以及“境界说”等重要的文论思想,它们分别从文学创作的起源、审美尺度、审美特征等方面对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三、王国维美学思想略介 1、文学创作的起源:“天才说”、“游戏说” 2、文学创作的审美尺度:“苦痛说”、“古雅说” 3、文学创作的审美特征:“境界说” 四、《人间词话》观点略介 1、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2、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3、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四、《人间词话》观点略介 4、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5、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写实家亦理想家也。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律。故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6、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7、“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主要内容 一、诗歌的欣赏 二、《人间词话》的三种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孔子与子贡的对话——《论语.学而篇》 孔子与子夏的对话——《论语.八佾篇》 论证:大抵联想愈丰富的,境界也愈深广。 创作如此,欣赏亦然。 子贡说:“贫穷却不巴结奉承,有钱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纵有钱却谦虚有礼哩。”?子贡说:“《诗经》上说:‘要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先开料,再糙锉,细刻,然后磨光。’那就是这样的意思吧?”孔子道:“赐呀,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告诉你一件,你能有所发挥,举一反三了。” 前一句对话,孔子温婉地否定了子贡的看法,提出了安贫乐道,

文档评论(0)

三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