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娜开题完稿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生姓名:马颖辉 指导教师:曹龙奎 教授 目 录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和趋势 三.试验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三.试验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3.3.4.1融合子的检出 将PEG处理好的原生质体作适当稀释,先涂布在再生平板上,使亲株及重组子都生长出菌落,然后用影印法复制到含抗性的培养基上,此后长出的菌落即为融合株。 3.3.4.2融合子的鉴定 稳定性鉴定 菌落特征比较 融合子与亲本菌株的拮抗试验 酶活性的测定 四.试验研究实施方案和进度 Your site here LOGO * 应用全基因组改组技术选育肠道益生菌的研究 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国内外研究动态和趋势 3. 试验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4. 试验研究实施方案和进度 食品学院2009级研究生开题报告 5. 试验研究预期效果 1.枯草芽孢杆菌研究意义 食品学院2009级研究生开题报告 2.全基因组改组研究的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生长快、营养简单,能产生耐热抗逆的芽抱,这也有利于生防菌剂的生产、剂型加工及在环境中的存活、定殖与繁殖,而且批量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也较低,施用方便,储存期长,是一种理想的生防微生物。 全基因组改组是近年来兴起的微生物遗传育种和菌种改良的一项新技术。该项技术通过微生物多个正突变体递进融合进行基因组随机重组,快速筛选所需表型有重大改进的菌株。 1.国内研究概况 2.国外研究概况 2007年胡雪萍等在比较纳豆芽孢杆菌营养体和芽孢之间的生物学特性时发现,芽孢对温度、酸碱度、盐和模拟胃肠道环境等不利环境的耐受性均明显强于营养体,可在模拟胃肠道环境中生长萌发。 日本学者用NTG诱变处理链霉菌U121的孢子,获得突变菌株的基因组库,然后通过三轮的基因组改组,获得的菌株产HCA能力比原始出发菌株产量高5倍以上,三角瓶培养显示细胞生长速度也获得了大幅提高。 食品学院2009级研究生开题报告 主要内容 食品学院2009级研究生开题报告 1、枯草芽孢杆菌生长条件的确定。 2、菌株产酶活性的测定。 3、菌株紫外线诱变,选育高产酶菌株。 4、菌株全基因组改组技术的研究。 食品学院2009级研究生开题报告 3.1 枯草芽孢杆菌生长条件的研究 种子液制备 250mL锥形瓶分装50mL基础LB种子培养基接种后,在37℃,160rpm的条件下震荡培养12h。 以灭菌的基础种子培养基作为空白对照,测定菌液的OD600,作为培养条件优化的种子液 。 菌种生长培养液配制及测定 将种龄为12h的种子培养液按5%接种于装有6mL基础种子培养基的试管中。 已接种的试管分别在各单因素条件下振荡培养,每隔两小时取样,测定OD600,达到菌种的最大生长量为止。 以时间为横坐标,以OD600为纵坐标,绘制菌种生长曲线,使菌种在短时间内达到较大生长量者为最适生长条件。 Title 吸水率 温度 pH 摇床转速 接种量 装液量 种龄 实验方法 食品学院2009级研究生开题报告 食品学院2009级研究生开题报告 实验方法 3.2 菌种产酶活性测定 3.2.1 蛋白酶活性测定 3.2.2 淀粉酶活性测定 3.2.3 纤维素酶活性测定 3.2.4 脂肪酶活性测定 食品学院2009级研究生开题报告 实验方法 3.3紫外线诱变 出发菌株斜面 → 洗下孢子 → 过滤除菌丝 → 制成孢子悬浮液 → 紫外线诱变 → 转无菌管0℃2h → 后培养 → 稀释涂平板 → 暗培养24h → 初筛→复筛 → 高产酶菌株 → 生化鉴定 → 遗传稳定性 食品学院2009级研究生开题报告 实验方法 3.3紫外线诱变 1.紫外灯照射时间对诱变的影响 菌落 个数 对照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时间(s) 2.筛选步骤 UV 第一轮:一株出发菌株 → 选出200株单菌落→初筛 →选出60株→复筛→选出五株 UV 第二轮:五株出发菌株 → 5×40株→初筛→ 选出60株→复筛→选出五株 第三、四轮……同第一轮直至选出较优菌株 食品学院2009级研究生开题报告 实验方法 3.4 全基因组改组技术 出发菌株斜面 → 洗下孢子 → 过滤处菌丝 → 制成孢子悬浮液 → 预处理 → 酶解 → 稀释涂平板 → 初筛 → 复筛 → 高产酶菌株 → 生化鉴定 → 遗传稳定性 3.4.1原生质体制备 生成率

文档评论(0)

武神赵子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