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高程模型第五讲DEM可视化表达分析报告.ppt

数字高程模型第五讲DEM可视化表达分析报告.ppt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 分层设色法 1)基于高程的分带设色:根据等高线划分出地形的高程带,逐层设置不同的颜色,用以表示地势起伏的一种方法。 高程带的选择主要根据用途及制图区域的地势起伏特征。 设色基本要求是: 各色层颜色既要有区别又要渐变过渡,以保证地势起伏的连续性; 应用色彩的立体效应建立色层表,使设色具有立体感; 具体选色应适当考虑地理景观色及人们的习惯,如蓝色表示海底地势、绿色表示平原、白色表示雪山、冰川等。 分层设色法常与等高线、晕渲等配和使用。 2)基于高程数据的灰度影像(半色调符号表示法) 当地形以DEM表达时,可以对不同的高程数据赋予不同的灰度,从而通过不同的色调差异实现二维平面上的三维地形表达。 该方法的关键是将高程数据转换为灰度域(0-255)中的灰度值(线性内插或非线性内插—取决于地形变化情况)。 该方法实现简单,但显示层次固定(最大256个),如果研究区域的高差范围较大,显示的细节层次就越少。 DEM灰度表达高程 4 地形晕渲法 又称为地貌晕渲法或阴影法,通过模拟太阳光对地面照射所产生的明暗程度,并用灰度色调或彩色输出,得到随光度仅以连续变化的色调,达到地形的明暗对比,使地貌的分布、起伏和形态显示具有一定的立体感,直观地表达地面起伏变化。 利用DEM实现地貌晕渲的基本原理: 确定光源方向 计算DEM单元的坡度、坡向 将坡向与光源方向比较,面向光源的斜坡得到浅色调灰度值,背光的斜坡得到深灰度值,二者之间的灰度之进一步按坡度确定。 ArcInfo进一步考虑了太阳光的高度角,计算每个DEM格网单元的相对辐射值或入射值,进而转换成照明值或灰度值: 相对辐射模型:IR=Gmax*(cos(Af-As)sinHfcosHs+cosHfsinHs) 入射辐射模型:IR=Gmax*(cosHf+cos(Af-As)sinHfcosHs) 其中Gmax是最大灰度级(255);Af:三角形或格网单元的坡向(0-360度);As太阳方位角,即光源来向(0-360度);Hf三角形或格网单元的坡度(0-90度);Hs太阳高度角,即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0-90度)。IR的取值范围是0-255,0最黑,255最亮。 DEM hillshade表达高程(简化的晕渲制作方法) 5.4 地形三维可视化表达的理论基础 1 地形(DEM)三维显示的基本流程 1)DEM三角形分割(TIN不需此步骤):三角形是最小的图形单元,大多数图形系统都以三角形作为运算的基本单元。 格网细化处理:当DEM格网较大时地形模拟容易失真,进行逐层细化,每次进行二分处理(内插—一变四),细化的终止条件是每个DEM格网单元在计算机屏幕上的投影面积在4个像素之内。 格网三角划分:DEM的格网三角划分一般采用单对角线或双对角线剖分法,前者分为两个三角形,后者为4个三角形,对角线交点高程通过内插算法实现—当格网单元足够细时,不同剖分方案对可视化效果影响不大。 2)透视投影变换: 建立地面点(DEM结点)与三维图象点之间的透视关系,由视点、视角、三维图象大小等参数确定—即将DEM从其坐标系变换到屏幕坐标系。 在三维环境下对三维模型进行全方位观察时需要调整的参数: 观察方位角 观察高度角 观察距离 垂直放大因子:当垂直比例尺与水平比例尺一致时,微观地貌很难显现,为突出小地形特征,要将高程放大一定倍数。 3)光照模型 建立一种能逼真反映地形表面明暗、彩色变化的数学模型,逐个计算每像素的灰度和颜色-即计算景物表面上任一点投向观察着严重的光亮度大小和色彩组成。 不同光照模型考虑的共同因素: 光源位置 光源强度 视点位置 地面漫反射光 地面对光的反射和吸收特性 4)消隐和裁剪:消去三维图形不可见部分裁减掉三维图形范围之外的部分。 消隐:为增强图形的真实感、消除多义性,在显示过程中一般要消除三维实体中被遮挡的部分,包括隐藏线和隐藏面的消除。 线消隐采用二分法,通过对线段的逐步二分实现; 面消隐算法主要有画家算法(深度优先算法)、Z缓冲算法、光线跟踪法、扫描线Z缓冲算法、区间扫描算法、区域子分割算法等。 裁剪:在使用计算机处理图形信息时,计算机内部存储的图形比较大,而屏幕显示只是图的一部分。必须确定图象中那些落在屏幕之内和之外的部分,这个选择处理过程即为裁剪。 裁剪处理的基础:点在区域内外的判断以及图形元素与区域边界求交。 裁剪算法主要有Sutherland-Hodgeman算法和Weiler-Atherton算法等。 5)图形绘制和存储 依据各种相应的算法绘制并显示各种类型的三维地形图,并按相应的文件存储。 6)地物叠加 三维地图上叠加各种地物符号、注记,并进行颜色、亮度、对比度的处理。 5.5 地形三维可视化表达 1 立体等高线模型 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实

文档评论(0)

ss5586337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