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遗传学章 多、单基因病.ppt

  1. 1、本文档共18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例肝癌调查如下(无群体发病率,设对照)用(3)求H 全部 患者 发病率(q) Pc=1–q X值 a值 患者一级亲属 6591 359 0.0545 0.945 1.603 2.027 对照一级亲属 5227 54 0.0103 0.9897 2.315 2.655 代入(3) b= Pc(Xc–Xr)/ac = 0.9897(2.315–1.603)/2.655 = 0.2654 代入(1) H=b/r=0.2654/0.5=0.53= 53% 计算双生子同病率 类型 对数 同病对数 同病率(%) MZ 15 ÷ 10 = 67 DZ 40 ÷ 2 = 5 H=(67–5) ÷ (100–5)=0.653=65% 2、霍尔津格(Holzinger)公式—双生子法 如; 燥狂抑郁性精神病的调查; MZ-单卵双生子 DZ-双卵双生子 CMZ–CDZ 100–CDZ H= 三、多基因病的特点 1 、群体发病率约15~20%,多为常见病。 2 、发病有家族聚集倾向,但再现风险较低。 3 、发病率常有种族差异。 4 、随亲属级别的降低,发病率迅速下降。 5 、患者同级别亲属,发病风险相同。 6 、近婚发病风险增高,但不如AR显著。 7、 系谱分析无意义。 第三节 多基因病发病风险估计(经验风险) 一、遗传度、群体发病率(q)与发病风险。 多基因病q≈0.1%~1%,H= 70%~80%, 患 者一级亲属发病率(f)近似群体发病率的开方值。 Edward公式: f=√q 利用此公式条件是: ① q在0.1%~1%之间。 ② H在70%~80%之间。 ③ 群体q1%、 80H70 不适用。 唇裂; q=0.17%; H=70; f=√0.0017= 0.041= 4.1% 原则上;H愈高,再现风险愈大。 多基因遗传性状有累加效应(加性效应), 后代的再现风险与亲代病情的严重程度 密切相关。 0.1 0.2 0.4 0.6 0.8 1.0 2.0 4.0 6.0 8.0 10 群体发病率(%) 40 20 10 8 6 4 2 1 0.8 0.6 0.4 0.2 0.1 0 50 70 100 遗传率 例; 某病 q= 0.2% H= 80% 一级亲属 再现风险? f ≈6% 80 40 患者一级亲属 发病风险 (%) q、H及患者一级亲属发病关系图解 10 20 30 60 二、累加效应与发病风险 1、家族内患者愈多,后代再现风险愈高。 在一定条件下,多基因病是因较多 致病基因的累加超过阈值而致。 家庭中患病人数多,说明家族成员 累积的致病基因数量多,

文档评论(0)

三四五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