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选修3第二章第三节分子的性质课件资料.ppt

高二化学选修3第二章第三节分子的性质课件资料.ppt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范德华力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气体在加压或降温时为什么会变为液体、固体? 思考与交流 五、手性 观察一下两组图片,有何特征? 乳酸分子CH3CH(OH)COOH有以下两种异构体: 六、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 2. 氢键的存在 (1)分子间氢键 氢键普遍存在于已经与N、O、F形成共价键的氢原子与另外的N、O、F原子之间。 如:HF、H2O、NH3 相互之间 C2H5OH、CH3COOH、H2O相互之间 (2)分子内氢键 某些物质在分子内也可形成氢键,例如当苯酚在邻位上有—CHO、—COOH、—OH和—NO2时,可形成分子内的氢键,组成“螯合环”的特殊结构. (2)分子内氢键: 例如 (1)分子间氢键: (1)分子间氢键使物质熔沸点升高 (2)分子内氢键使物质熔沸点降低 (3)物质的溶解性 3. 氢键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 思考:NH3为什么极易溶于水?NH3溶于水是形成N-H…O还是形成O-H…N? NH3溶于水形成氢键示意图如右,正是这样,NH3溶于水溶液呈碱性 极性溶剂里,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间的氢键使溶质溶解度增大,而当溶质分子形成分子内氢键时使溶质溶解度减小。 某些氢键的键能和键长 氢键介于范德华力和化学键之间,是一种较弱的作用力。 F—H---F O—H--- O N—H--- N 氢键键能 (kJ/mol) 28.1 18.8 17.9 范德华力(kJ/mol) 13.4 16.4 12.1 共价键键能(kJ/mol 568 462.8 390.8 资料卡片 氢键强弱与X和Y的吸引电子的能力有关,即与X和Y的电负性有关.它们的吸引电子能力越强(即电负性越大),则氢键越强。所以氢键强弱变化顺序为: F-H…F O-H…O O-H…N N-H…N C原子吸引电子能力较弱,一般不形成氢键。 我们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还有什么地方能用氢键的知识来解释的? (1)醇比含有相同碳原子的烃熔沸点高 (2)低级醇易溶于水 (3)HF酸是弱酸 4. 氢键的应用 …… 四、溶解性 (1)内因: “相似相溶”的规律 非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非极性溶剂,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极性溶剂;有机物易溶于有机物,无机物易溶于无机物。(特别提醒:I2易溶于有机物,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I2) 1、影响溶解性的因素 (2)外因: 一般来说,温度升高,固体溶解度增大。 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降低,压强增大,气体溶解度增大 (3)其他因素: ①如果溶质与溶剂之间能形成氢键,则溶解 度增大,且氢键越强,溶解性越好。如: NH3、CH3CH2OH 。 ②溶质与水发生反应时可增大其溶解度,如:SO2。 水和甲醇相互溶解,氢键存在增大了溶解性 2、常见溶剂 (1)极性溶剂:H2O (3)有机溶剂:CCl4、C6H6、CH3CH2OH、汽油 (2)非极性溶剂:CCl4、C6H6等 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的结构越相似,相互溶解越容易。 溶质分子的分子间力与溶剂分子的分子间力越相似,越易互溶。 1、根据“相似相溶”规律,你认为下列物质在水中溶解度较大的是( ) A 乙烯 B 二氧化碳 C 二氧化硫 D 氢气 C 2、根据“相似相溶”的规律,下列溶剂可以用来从溴水中萃取溴的是( ) (1)酒精 (2) CCl4 (3)液氨 (4)苯 (5)汽油 A.(1)(2)(4)(5) B.(2)(4)(5) C.(1)(3)(5) D.(1)(3)(4) B 具有完全相同的组成和原子排列的一对分子,如同左手与右手一样互为镜像,却在三维空间里不能重叠,互称手性异构体。 1、手性异构体 2、手性分子: 有手性异构体的分子叫做手性分子。中心原子称为手性原子 手性分子在生命科学和生产手性药物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如图所示的分子,是由一家德国制药厂在1957年10月1日上市的高效镇静剂,中文药名为“反应停”,它能使失眠者美美地睡个好觉,能迅速止痛并能够减轻孕妇的妊娠反应。然而,不久就发现世界各地相继出现了一些畸形儿,后被科学家证实,是孕妇服用了这种药物导致的随后的药物化学研究证实,在这种药物中,只有图左边的分子才有这种毒副作用,而右边的分子却没有这种毒副作用。人类从这一药物史上的悲剧中吸取教

文档评论(0)

baobe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