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改善认知

改善认知 践行共识 --《成人2型糖尿病胰岛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目 录 新型降糖药/治疗手段不断涌现… 现实生活中并非如此! 最新调查结果更不乐观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对全国29个省、区、市的50家医院的5961例病程1年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 2011年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口服药联合胰岛素治疗的患者85%HbA1c控制未达标(HbA1c≥7.0%) 胰岛素列药物不良事件和用药错误首位 引起不良事件排名前10位药物 1. 胰岛素(8%) 2. 抗凝药(6.2%) ?3. 阿莫西林(4.3%) ?4. 阿司匹林(2.5%) 5. 甲氧苄氨-磺胺甲 唑(2.2%) 6. 氢可酮/对乙酰氨基酚(2.2%) 7. 布洛芬(2.1%) 8. 对乙酰氨基酚(1.8%) 9. 头孢氨苄(1.6%) 10. 青霉素(1.3%) 用药错误的前10位药物 1. 胰岛素(占所有用药错误的4%) 2. 吗啡(2.3%) 3. 氯化钾(2.2%) 4. 沙丁胺醇(1.8%) 5. 肝素(1.7%) 6. 万古霉素(1.6%) 7. 头孢唑啉(1.6%) 8. 对乙酰氨基酚(1.6%) 9. 华法林(1.4%) 10. 呋塞米(1.4%) 临床实践中的巨大“缺口” G A P 转化医学:知→行→知行合一 当胰岛素已普遍使用,我们面临的问题… 如何达到指南推荐控制目标? 如何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实践? 《成人2型糖尿病胰岛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应运而生 目 录 ACTION研究:HbA1c 9.0%的患者使用口服药血糖难以达标 大型临床试验中起始胰岛素治疗时HbA1c在9.0%左右 目 录 西方学术组织多推荐基础胰岛素作为起始方案 各个国家对胰岛素治疗的诉求和推荐方案不同 综合疾病特点和社会因素,制定适合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治疗方案 疾病特点: Β细胞功能缺陷 患者BMI较低 餐后血糖升高更常见 饮食以碳水化合物为主 社会因素: 医疗资源相对缺乏 支付能力 医保报销 方便性 患者依从性 东西方2型糖尿病患者的差异 针对中国人的特点,采用中国式的治疗模式 预混胰岛素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中的一线地位 预混人胰岛素占中国人胰岛素市场总量的2/3以上 中国专家共识推荐2: 胰岛素初始治疗方案: 基础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均可作为胰岛素起始治疗方案。 目 录 画家萨金特的传世之作《Madame X》,1916年被大都会博物馆收藏。 她在向后看还是向前看? RCT研究:胰岛素类似物比人胰岛素更有效降低餐后血糖 胰岛素类似物减少严重低血糖事件 Treat-to-Target研究: 口服药治疗基础上加用NPH或Glargine均有57%的患者达到HbA1c ? 7% ITT人群分析 Insulin Glargine NPH FPG, mM 6.5 6.68 A1C, % 6.96 6.97 HbA1c达标率(HbA1c ?7%) 57 57 夜间低血糖 病人比例,* % 40 49 事件数, ? 532 886 严重低血糖 病人比例, % 2.5 2.3 *P0.01; ?P0.002 Cochrane荟萃分析(T2DM) CADTH meta分析 (T1DM) CADTH meta分析 (T2DM) 综合考虑多种胰岛素,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 共识摘录 中国专家共识推荐3: 胰岛素类别的选择: 应结合患者病情、经济等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对血糖控制的风险与益处、成本与效益和可行性方面进行科学评估,寻找较为合理的平衡。 总 结 《成人2型糖尿病胰岛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推荐如下: 胰岛素启动时机: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HbA1c≥9.0%同时合并明显临床症状,或合并严重并发症,或两种或两种以上口服降糖次大剂量治疗3个月后仍不达标者(HbA1c≥ 7.0%),应启动胰岛素治疗。 初始治疗方案: 基础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均可作为胰岛素起始治疗方案。 胰岛素类别选择: 应结合患者病情、经济等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对血糖控制的风险与益处、成本与效益和可行性方面进行科学评估,寻找较为合理的平衡。 改善认知 践行共识 The GAP THANK YOU! 空腹血糖升高明显 餐后血糖升高更为突出 血糖谱 脂肪为主 碳水化合物为主 饮食结构 胰岛素抵抗为主 腹型肥胖比例较高 β细

文档评论(0)

kakax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