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线菌形态的观察.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放线菌形态的观察

插片培养法 * * 实验五 放线菌形态的观察 一、目的要求   掌握观察放线菌形态的基本方法,并观察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二、基本原理   和细菌的单染色一样,放线菌也可用石炭酸复红或吕氏碱性美蓝等染料着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放线菌是由不同长短的纤细的菌丝所形成的单细胞菌丝体。菌丝体分为两部分,即潜入培养基中的营养菌丝(或称基内菌丝)和生长在培养基表面的气生菌丝。有些气生菌丝分化成各种孢子丝,呈螺旋形、波浪形或分枝状等。孢子常呈圆形、椭圆形或杆形。气生菌丝及孢子的形状和颜色常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三、器材   细黄链霉菌(5406放线菌,Streptomyces microflavus)。 石炭酸复红染液,吕氏碱性美蓝染液,高氏1号培养基;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玻璃棒,镊子等。 四、操作步骤 1.将灭菌后的高氏1号培养基倒入培养皿,每皿倒15ml左右,凝固后备用;   2.将3—5ml无菌水倒入细黄链霉菌(5406放线菌,Streptomyces microflavus)的斜面培养物里,制成菌悬液,再适当稀释;   3.用无菌吸管取0.1ml的孢子悬液稀释液,无菌的高氏1好培养基平板上,均匀涂布;   4.用经火焰灭过菌的小镊子将灭菌盖玻片如图示插入平皿培养基上,置28℃培养,直至菌长好; 5.观察时用镊子小心拔出一片,把有菌的一面朝上,放在洁净的载玻片上,置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6. 在另一片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小滴吕氏碱性美蓝,将有菌的一面朝下,小心去除气泡,置于油镜下观察。 *

文档评论(0)

kakax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