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人的关系.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环境与人的关系

环境与人 一、人类的环境 环境(environment)是相对于某项中心事物而言的周围情况。环境与健康所研究的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环境,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重要条件。与人类健康关系密切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一)自然环境(natural environment) 自然环境是指环绕于人类周围的一切客观物质条件。 1.原生环境(primary environment) 是指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 图 原生环境 2.次生环境(secondary environment) 是指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其中的物质交换、迁移和转化以及能量、信息的传递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的环境。 (二)社会环境(social environment)是指人类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所形成的生产关系,阶级关系和社会关系等。社会因素对人类健康有重要影响,尤其是通过影响人的情绪作用于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对健康产生影响。 二、人和环境的关系 人与环境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物质的统一性 在人类生态环境中,人和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着物质、能量、信息交换,保持着动态平衡而成为不可分割的对立统一体。这种统一性是通过新陈代谢与周围环境进行着物质交换来实现的。 (二)人体结构和功能对环境的适应性 人体的各种结构和功能,是在长期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与环境相互作用和制约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三)环境是人体一切感觉和活动的源泉 环境在为人类生长发育提供所需的物质和能量的同时,又是人体一切感觉和反射活动的源泉,不断提供各种刺激。 三、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 (一)生态系统(ecosystem) 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包括微生物、动物、植物及人类等)与非生物环境(空气、水、无机盐等)所组成的自然系统。生态系统由生产者(绿色植物、自养菌等)、消费者(草食、肉食、大型肉食动物)、分解者(细菌、真菌及放线菌等微生物)和无机界(阳光、空气、水、土壤等)四个基本组成部分构成。 (二)生态平衡(ecological equilibrium) 在生态系统内,物质、能量和信息三者的输入、输出和转化始终处于平衡状态,称为生态平衡。 (三)食物链和物质转移 图 自然界中的食物链 一种生物被另一种生物吞食,后者再被第三种生物吞食,彼此以食物联接起来的锁链关系称为食物链(food chain)。而各种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又彼此交错构成食物网。 1.生物放大作用(biological amplification) 重金属毒物和某些难降解的毒物,随着食物链的延长,使处于高位级的生物体内的浓度比处于低位级的生物体内的浓度逐渐增多加大,这种情况称为生物放大作用。 2.生物蓄积作用(biological accumulation) 一种生物对某种物质的摄入量大于其排出量,随着生物生命过程的延长,该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含量逐渐增加,称为生物蓄积作用。 3.生物浓缩作用(biological concentraion) 某种生物摄取环境中的某些物质或化学元素后,在生物体内的某个部位或器官逐步浓缩起来,使其浓度大大超过环境中原有的浓度,称为生物浓缩作用。 生物放大、蓄积和浓缩作用是环境污染物引起慢性危害的基础和条件。在一般情况下,环境污染物是低浓度,甚至是微量的,如果没有生物放大、浓缩和蓄积作用,一般是不会发生危害的。然而,有了上述各种作用,则增加或扩大了污染物危害人体的机会。因此,研究环境质量和物质循环,首先要重视食物链对物质的转化和迁移作用。

文档评论(0)

sh412573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