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寄生虫学总论程序.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引 言 一、寄生虫对人类的危害:十大热带病 二、我国寄生虫病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三、新现和再现寄生虫病 四、寄生虫学的研究与发展方向 2001年~2004年全国 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 土源性线虫(蛔、钩、鞭):感染率比1990年下降了63.65%。减少了4.07亿人 。 肝吸虫:感染率比1990年升了75%,全国感染者估计达到1200多万人。广东成为肝吸虫病感染的大省,肝吸虫病感染者超过500万人,比1990年升了182%。 带绦虫:感染率比1990年上升了52.47%,其中西藏、四川两省 区 的带绦虫感染率分别上升了97%和98%。主要因牧民生食牛肉而感染。 弓形虫 :感染率比1990年升高45.21%。  第二章 寄生虫的生物学 教学大纲 掌握 寄生虫与宿主的概念及分类 熟悉 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 了解 寄生虫的流行与防治 互利共生 如白蚁与鞭毛虫 正常菌群与人 按寄生性质: 专性寄生虫 兼性寄生虫 机会致病寄生虫  第三章 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及感染特点 蛔虫在小肠寄生  第五章 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肺吸虫的生活史主要发育阶段 四、寄生虫的生殖潜能 1.雌雄同体 2.节裂或节片生殖 3.产生大量的虫卵或幼虫 4.细胞分裂 一、 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 钩虫引起的贫血 (一)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 1.掠夺营养: 蛔虫性肠穿孔 蛔虫性肠梗阻 2.机械性损伤: 寄生虫在寄生部位或在移行过程中均可损伤组织。 3.毒性与免疫损伤: 寄生虫的分泌物,排泄物和虫体崩解产物对宿主的毒性作用、组织损伤或免疫病理反应。 虫卵肉芽肿 肠壁溃疡 (二)宿主对寄生虫的抵抗 宿主将寄生虫全部清除,并获得免疫力。 宿主清除部分寄生虫,成为带虫者。 寄生虫在宿主体内发育并大量繁殖,宿主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称为寄生虫病。 寄生虫与宿主作用的三种结果: 组织学隔离 抗原改变 抑制宿主的免疫应答 二、寄生虫感染的特点 感染期、寄生虫感染、寄生虫病 (一)带虫者、慢性感染、隐性感染 (二)多寄生现象 (三)幼虫移行症和异位寄生 传染源 指感染了寄生虫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带虫者和保虫宿主。 传播途径 指寄生虫从传染源传播到易感宿主的过程。其中常见的传播途径有经口传播、经皮肤传播、经接触传播、经节肢动物媒介传播、经胎盘传播、经输血传播等。 易感人群 指对寄生虫缺乏免疫力的人群。 一、流行的环节 自然因素 包括地理、环境、温度、雨量、光照等,其影响寄生虫在外界发育。 生物因素 有些寄生虫需要中间宿主或节肢动物,这些生物的存在,决定了这些寄生虫病能否流行。 社会因素 包括科学水平、文化教育、医疗保健以及人生活习惯等。 二、流行因素 三、流行特点 地方性 与当地气候条件与中间宿主、媒介、人群的生活习惯和生产方式有关。 季节性 季节会对中间宿主、媒介种群数量的消长产生影响。 自然疫源性 有些人体寄生虫病可以在人和动物之间自然地传播,称为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这类不需要人的参与而存在于自然界的寄生虫病感染,称为自然疫源性。 1.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四、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 如蛔虫以人体消化或半消化的食物为食,血吸虫、钩虫消耗人体的血液等。人可以因此引起营养不良、贫血。 蛔虫寄生在人小肠,可使病人发生蛔虫性肠穿孔,蛔虫性肠梗阻等。肝脏内寄生的棘球蚴(肝包虫),寄生 的肝包虫对肝脏有压迫作用而引起肝萎缩。 溶组织内阿米巴能分泌溶组织酶,引 起肠壁溃疡和肝脓肿;血吸虫卵内毛拗分泌物引起组织发生免疫病理变化—虫卵肉芽肿。 互利共生:人体肠道的正常菌群在一般情况下,它们的巨大数量足以排阻和抑制外来肠道致病菌的入侵,还为人提供维生素B1、B2、B12、K、叶酸等营养物质。而人体肠道为这些微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场所。当人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致使肠道中正常菌群失调后,就会出现维生素缺乏症。 寄生虫有一个特点,就是多组织、多器官、多部位寄生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 * 第一篇 总 论 一、寄生关系及其演化 (一)寄生与寄生关系 重点 共生:两种不同的生物共同生活的现象。 分类: 利害关系 共栖 互利共生 寄生 鮣鱼 共栖 蛔虫与人的关系? 寄生 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一方获益,另一方受害,并为受益的生物提供营养和居住场所。 (二)寄生关系的演化 了解 1.形态变化 2.生理功能变化 3.侵袭力的变化 4.免疫逃逸功能的形成 5.基因变异

文档评论(0)

520139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