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者言语产生中语码切换的神经机制.docVIP

双语者言语产生中语码切换的神经机制.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双语者言语产生中语码切换的神经机制.doc

双语者言语产生中语码切换的神经机制   摘要:语码切换是双语者在不同语言或方言之间转换的过程。本文从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层面出发,对言语产生领域语码切换过程中所呈现的特点进行简要概括,并在其研究基础上,探讨了今后言语产生中语码切换的研究点。   关键词:言语产生;语码切换;脑成像技术   一、引言   双语者在两种或多种语言(或方言)之间转换的行为称之为语码切换(code-switching)[1]。研究发现,在语码切换中加工混合系列语言相比于单一语言系列的时间更长,错误率也更高,二者之间的这种差异表现被称之为语码切换代价(switching cost),并且当切换发生在熟练程度不同的两种语言间时切换代价大小会因为切换方向的不同而不同,这种现象就是切换代价的不对称性或不平衡性(switching cost dissymmetry)[2]。   言语产生,简言之就是把要表达的概念转换成发音器官能够产生的声音模式[3]。在其过程中词汇选择占据着关键地位,即双语者是怎样将目标语言与非目标语言相分离的,当一种语言处于使用状态时另一种语言是否被抑制以及不同语言之间呈现怎样的切换特点?研究者们主要采用数字命名任务图片和命名任务以及图-词干扰任务,结合脑成像技术通过变化语言的熟练程度和图片之间的间隔时间等因素对此做了大量探讨。   二、双语言语产生中语码切换的神经机制研究   行为层面的研究发现了语码切换代价及代价不对称性的存在,且得出了较为一致的结论,即熟练语言的切换代价大于非熟练语言的切换代价,研究者们倾向于用抑制控制机制来解释此现象。然而行为测量方法虽然发现了双语者的语码切换机制与中央执行控制机制密切相关,但是无法提供来自大脑内部变化以及潜在的加工特点证据。近年来脑功能成像技术(fMRI、PET及ERP等)被广泛地用于观察双语者在进行语码切换时大脑内部的变化情况,为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解释提供了依据。   (一)双语言语产生中语码切换过程中对相应脑区的激活水平   众多研究发现,无切换语言系列和切换语言系列对相应的脑成分激活水平有显著性区别。Hernandez[4]等人(2002)用fMRI技术考察了早期西班牙-英语双语者在图片命名任务中,两种语言在切换与无切换条件下的加工机制。实验结果显示,虽然在左右半球的特定区域,两种语言激活的脑区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在混合语言系列中,背外侧前额皮层相对于单一语言来说,得到了更显著的激活,这一研究结果与Hernandez[5]等人在2000年的另一项研究相吻合,从而研究者认为与执行控制密切相关的背外侧前额皮层参与语码切换,表明语码切换是一种一般的执行功能的发挥而不是语言特定的加工过程,这一研究结论为切换代价的来源问题提供了神经学上的证据。随后研究者以拼音文字为代表的英语,表意文字的代表汉语为研究对象发现语言切换的神经机制依赖与语码切换的方向,发现并没有一个特定的脑区来负责语码切换。Wang[6]等人用ER-fMRI技术对汉-英双语者在完成图片命名任务时在一语和二语之间的转换研究,他们发现在向二语切换时与注意力控制有关的脑区被激活但向一语转码时不存在这一激活情况。   (二)双语言语产生中语码切换过程中所诱发的ERP成分   事件相关电位(ERP)是与实验刺激或预期刺激有固定时间关系的脑反应所形成的一系列脑电波。虽然fMRI技术可以提供较精确大脑活动的空间定位,但不能提供足够的时间分辨率。相对于这一缺陷ERP技术为研究语言加工的时间进程特点提供了选择,同时相对于行为测量的方法,它对揭示不同的语言认知任务潜在的加工差异具有明显的优势。ERP成分包含很多,一般用波幅的正负性加上波峰的潜伏期来表示,在言语产生中对语码切换所诱发成分的分析主要是N2和LPC。   1.言语产生中语码切换过程中的N2效应   N200是一个潜伏期在100-300ms之间的负波,它通常是由Go/No Go范式中的No Go任务引起的,被认为与反应抑制有关,最近研究发现它可能反应了冲突监控。Jackson[7]等人让平衡双语者和非平衡双语者在完成数字命名任务时进行有预期的语码切换,数据结果显示二语切换任务中出现了明显的前额N2效应,即N2波幅比二语无切换任务中的N2波幅更趋负向,同时这种效应在一语切换和无切换任务中不存在。这一研究结果说明了N2反映了抑制的机制。Christoffels[8]等人对非平衡德-荷双语者在完成图片命名任务过程中的研究结果与Jackson等人相比,一致的地方表现为混合语境对一语的影响尤为显著,然而Christoffels等人发现无切换任务的N200波幅比切换任务中的波幅更倾负向,他们将其归于研究中语码切换的不可预期实验因素。这一研究发现在表音与表意文字之间的切换中也得到了体现。刘敏[9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