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文化选修课资料.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饮食文化选修课资料

第一章 饮食文化 1. 中国饮食文化的艺术倾向表现在选料精良、刀工细巧、火候独到、技法各异、五味调和、情调优雅方面。 2. 中国饮食文化情调优雅,氛围艺术化,主要表现在美器、命名、佳境三个方面。 3. 中国饮食文化研究的内容包括:饮食文化的历史研究、饮食文化的文化学研究、饮食的营养学研究、饮食文化的前景研究。 4. 中国饮食文化区的形成因素有地理环境因素、气候物产因素、政治经济因素、饮食科技因素及民族、信仰与饮食习俗因素。 5. 中国人使用筷子用餐是从远古流传下来的,古时又称其为箸。 6. 关于五谷主要有两种说法,主流的是稻(俗称水稻、大米)、黍(俗称黄米)、稷(又称粟,俗称小米)、麦(俗称小麦)、菽(俗称大豆)。 7. 春秋时期,在吃穿住行方面十分讲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三椒” 辣椒、花椒、胡椒 和鲜姜。 4. 闽菜的特色菜包括佛跳墙、鸡汤氽海蚌、荔枝肉等。 5. 浙菜的代表菜有西湖醋鱼、东坡肉、龙井虾仁、雪菜大汤黄鱼、西湖莼菜汤、油焖春笋、梅菜扣肉、三片敲虾、冰糖甲鱼等数百种。 6. 南京菜以善制鸭馔著称。 7. 八大菜系之一的徽菜,指的是徽州菜。 第三章 饮食习俗 1. 粽子,东汉已经出现,到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 2. 重阳节以吃糕驰名,现各地仍有吃重阳糕、饮菊花酒、食蟹等饮食风俗。 3. 冬至节,节日饮食有鲜明的冬令特点。北方有“冬至饺子夏至面”之谚,一些地区在冬节还喜欢吃羊肉、狗肉,认为是冬补食品。 4. 寿诞食俗,因地域而异。常见的有寿面、寿桃、寿糕、寿饼等。 5. 中国传统节日食俗的文化特征: 多元复合;多元复合首先体现在参加者不仅人数众多,而且涉及到社会各层面。年节饮食文化中融入了农耕文化、原始宗教文化、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等,令节日食品、节日文化变得丰富多彩。 崇祖好祀;每逢年节,人们特意烹制专门的美味佳肴,以示对祖先神灵的虔诚祭祀,同时对现存长者毕恭毕敬,以示敬诚。 讲求功利;人们在节日中的饮食活动无不透着趋利避害的功利性。如过年要吃年糕,寓年年高,吃鱼,寓年年有余;正月十五吃元宵,象征团圆美满;中秋节吃月饼寓示团圆;灶王节供灶糖为的是灶王爷不讲人间坏话,以求来年风调雨顺; 异乎寻常;节日饮食是各家饮食生活水平能达到的高或最高水准。 区域差异;古代民间年节的饮食文化活动存在着区域差异。 功能显著:人们通过宴饮以及一系列节日活动,可以加强民族间的联系,调节人际关系;整合社群及社会集团的意识,使部族团结一致,提高生存竞争能力;调节和改善饮食生活;提供社会交往和择偶机会;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不断改进菜品制作质量等。 第四章 饮食礼仪 1. 一般情况下,一顿标准的中餐菜单结构包括前菜(凉菜)、主菜、点心(甜点)、汤、面类或米饭、水果。 2. 《礼记》中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3. 我国为纪念建国60周年举行的国宴属于礼仪性质的宴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ai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