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做强纺织服装产业的思考 .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做大做强纺织服装产业的思考 

做大做强纺织服装产业的思考 **县是全国优质棉基地县,正常年份皮棉产量3万吨,纺织行业基础较好,做大做强纺织、服装产业是我县“工业强县”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如何做大做强纺织、服装工业,及早形成完善合理的纺织、服装产业链是全县上下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现就我县纺织、服装工业发展形势进行简要分析。 2008年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详细摸清了我县各行各业的基本情况。2008年末我县共有纺织工业企业25家,占全部工业企业的7.67%,比2004年增长108.33%,职工3334人,占全部工业企业的23.74%,比2004年增长29.43%,纺织业个体工商户13家,职工68人;服装加工企业45家,占全部工业企业的13.80%,职工2545人,占全部工业企业的18.13%,服装加工业个体工商户215户,职工1278人,2004年末我县尚无服装加工企业。2004年和2008年末我县纺织、服装行业主要经济指标跟全县工业经济指标对比情况见附表: 附1:2008年县纺织、服装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对比情况表 单位数 (个) 人员 (人) (千元) (当年价格、千元) 年 营业收入(千元) 总额 (千元) 326 14041 1809982 3852241 3735119 329064 纺织业 25 3334 440009 907212 882544 34708 占全县工业比重(%) 7.67 23.74 24.31 23.55 23.63 10.55 纺织服装制造业 45 2545 142846 437754 416187 38270 占全县工业比重(%) 13.80 18.13 7.89 11.36 11.14 11.63 附2:2004年县纺织、服装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对比情况表 单位数 (个) 人员 (人) (千元) (当年价格、千元) 年 营业收入(千元) 总额 (千元) 196 8753 606841 706973 659721 -18190 纺织业 12 2576 244295 323600 247529 -20012 占全县工业比重(%) 6.12 29.43 40.26 45.77 37.52 ---  2004年以来我县纺织服装工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9年以来更是捷报频传,正月初八申洲针织顺利开工,现有职工4200余人,日产量达到50000件,预计年产值可超10亿元;9月我县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新兴纺织产业基地”;年底舒美特化纤一次性试产成功,现已正常生产,预计可年产粘胶短纤维6万吨,相当于我县两年的皮棉产量。到2009年底我县共有规模以上纺织企业19家,比上年增加1家;职工3857人,比上年增长15.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3254万元,比9.7%。规模以上服装加工企业13家,比上年增加2家;职工5112人,比上年增长100.9%;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2205万元,比上年增长259.9%。 1、纺纱企业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县11家纺纱企业共有环锭纺、窝流纺25万锭、气流纺2200头,除舒美特纱业、亮亮纺织、雷池纱业、英贯豪纺织新上的9万锭设备稍好外,其余设备均为老设备改造。各企业产品质量难以统一,为企业间相互协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2、织布企业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县5家织布企业除亮亮纺织规模较大外,其他几家织布企业都很小。5家企业仅有织布机400多台,还不能满足上下游的纺纱、服装企业形成配套能力。 3、服装加工企业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县规模以上服装加工企业13家,小服装企业和个体户200多家,服装加工设备万余台,职工近万人,但各自的机器设备、经营方式、技术水平差别较大,相互之间协作不多,甚至存在恶性竞争,尤其是在“抢”员工上表现突出。 4、纺织、服装产业链中存在的问题。两头重中间轻,纺纱、服装规模较大,但织布企业规模、产品难以跟上下游企业形成配套,缺少印染环节使产业链脱节。 **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和“十二五”规划中,作为资源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的棉纺织业应积极承接、科学规划、扎实推进,为此建议: 1、要加快在建纺织、服装项目建设步伐,使之尽快形成生产能力。如使美亚针织、浙江服装工业园、泰威服饰等工程尽快竣工投产,增强我县纺织、服装工业实力。 2、加大安商服务力度,积极推进舒美特化纤、申洲针织、亮亮纺织等企业后续工程建设,促使这些企业更大更强,为把我县打造成纺织、服装工业强县添砖加瓦。 3、加强招商引资力度,推进面料生产、30万锭纺纱和印染项目引进上马,使我县纺纱、织布、印染、服装工业生产能力形成配套,完善纺织、服装产业链,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4、是要加快老企业设备更新改造,使之最大

文档评论(0)

godok99 + 关注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