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归州集镇占地移民生活出路的对策建议 .doc

关于归州集镇占地移民生活出路的对策建议 .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归州集镇占地移民生活出路的对策建议 

关于归州集镇占地移民生活出路的对策建议 1996年4月破土动工,历时7年,2002年端午节举行了集镇搬迁庆典。新建的归州新集镇坐落于长江西陵峡畔屈原沱后的陶家坡,整个集镇呈“凹”状分布于陶家坡屈家沟的东西两厕。目前,陶家坡农民的地早已征用了,集镇建设也基本结束了,可留下的问题是集镇占地移民中自谋职业的移民土地没了,钱化光了,生活出现了问题,失地群众数次集体到镇政府上访,要求解决他们的生活出路问题。有鉴于此,笔者对此问题作了一次调查研究,试图作些有价值的探究,以供相关 一、集镇建设占地移民的安置情况 归州新集镇建设于1996年3月成立集镇建设指挥部,同年7月开始征地,共在原屈原庙村陶家坡海拔175米以上征得土地744.43亩(含部分荒山),涉及该村1—5组109户270人。在对集镇占地移民的生产安置上,始终坚持开发性的移民方针,以本村小组为单位,逐户登记计算补偿,采取个人自愿申请,村组审核,镇政府批准的办法组织实施。在安置过程中,采取以农业安置为基础,多种渠道安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具体情况为:外迁安置7人,社会福利安置28人,农业安置63人,自谋职业安置172人。 55周岁、女年满50周岁以上的占地移民实行养老保险安置,由政府按人均9000元(含3000元的价差)的标准购买养老保险。现在这28人每月都能拿到90元的养老金。 1人实行农业安置。在安置土地来源上,先是利用组内的残存土地,其次是村集体从占地补偿费中挤出24.8万元购得原杨家堡村柑橘场35亩,按人均0.8-1.0亩的标准安置落实,不足部分则采取划荒山改田,按4970元/亩的标准一次性补偿给改田户的改田费,其面积记入该户的农业安置面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大部分移民户认为杨家堡柑橘场离居住地比较远,生产生活不方便,自愿放弃应得的果园,结果购得的柑橘园只得用于175米线下的后靠移民安置。 7712元(其中含价差2712元)的标准一次性兑付给移民户个人周转使用,同时对自谋职业的人均发放600元的过渡期生活费。凡自谋职业安置的一律就地“农转非”。 归州集镇的占地移民相对于贫困居民,情况好一点的就是每家每户都建有自己的楼房,居住不成问题,至于其他情况和当地的贫困居民十分类似,在生活、就医、子女读书就业等方面都存在着相当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活问题大。因集镇建设占地,所涉及到的绝大部分家庭的耕园地被征用,其生产资料丧失,生活问题相当严重。原屈原庙村4组的胡志安,一家4口人,原有的6.7亩耕地全部被征用,一次性自谋职业安置(农转非)3人,得现金22136元,农业安置1人,因当时集镇附近无耕地,只得在离集镇2公里以外的柑橘场划荒山1.3亩,由其本人重新改田植树,胡志安本人41岁,在去年2月为他人安装水电时不慎左腿被摔成骨折,现不能从事重体力活;妻子陶家玲,近40岁,因患胆结石多次做手术,不能参加劳动;儿子胡文才,20岁,神志不清,常年在家15岁,现就读于归州中学初二年级,一家人每到所划地种一次田,来回要走3个小时,来回一个人的摩的费要20元 ,一家人的生活十分困难。同组的吴述新,一家4口人,原有果园8亩多,每年的柑橘收入都在3万元左右,因集镇建设占地以后剩下土地1亩多,新改的荒山还没有受益,而他因改田、建池、建房、建猪栏花掉了所有的积蓄和移民补偿费,还欠下银行贷款7万多元,生活十分困难。原屈原庙村4组的叶先兵,一家3口人,土地被全部征完,本人农转非,后又娶妻子,生下一儿子,自己眼睛近视,生活困难;其弟弟叶先红,一家3口人,仅7分多,叶先红本人高度近视,妻子长期患病,丧失了劳动力,2004年收柑橘3500多斤,因价格低下,除去农药肥料开销后,几乎无收,现在儿子10岁,读小学4年级,因打农药时不慎将农药喷进眼里,因治疗所借的医疗费用至今没有还清,等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744.45亩,后又补征30多亩,整个集镇建设实际征地近800亩,占用柑橘园最多的是原屈原庙村4组,近200亩,其次是二组,达80多亩,再次是五组,有50多亩,最少的是一组,有30多亩,涉及到的农户151户。集镇建设结束后,经过多次土地微调,现有土地最多的一家也只有2亩多地,绝大部分家庭的人均耕地占有量在1分地以内,根本无法养活一家人。 85%以上的都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其文化素质不能适应当前的社会高素质就业的需要;二是劳动就业培训没有跟上,这部分占地农民除了世代相传的一点种柑技术之外,再无其他任何技术特长;三是年龄偏大,大多数失地农民的年龄都在40 (三)社会保障不力。从全县的社会保障覆盖情况来看,目前秭归的社会保障只注重了城镇贫困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农村贫困居民的生活保障还只是刚刚起步,城乡居民的医保、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险等几乎还没有起步。现在对归州集镇占地移民中自谋职业安置实施的农村低保金制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ww666 + 关注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