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休克治疗ECT_培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治疗前的准备工作 1.病人既往的麻醉史、手术史及ECT史;既往及目前的用药情况;病历所提供的体格检查、辅助实验室检查均是必须了解的 2.对一些有相对禁忌症的患者应请内科医师会诊,会诊的目的 是针对疾病给予相应的医疗干预,使MECT能够顺利进行,并不是排除使用MECT 3.签定MECT知情同意书 (五)治疗过程 1.监测、治疗电极的安装 2.基础麻醉、肌肉松驰 (1)阿托品0.5mg (2)丙泊酚1-2mg/公斤体重 (3)司可林1-2mg/公斤体重 3. 通电 4. 复苏 5.醒复室进一步醒复 五.MECT 的并发症及处理 1.一过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失语、失用以及失认 2.ECT诱发的运动障:不自主的咀嚼、咂嘴运动及面-颊-舌的不自主运动,多出现长时间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或使用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的病人,机理可能为DA神经元突触后膜敏感性增强 3.急性谵妄,约10%的患者在ECT后出现急性意识障碍,一般无需治疗或对症治疗 4.头痛、肌肉痛,对症使用镇痛药 5.呼吸恢复延迟,目前没有司可林的对抗药物,靠自身的拟胆碱质酶代谢,延迟超过1小时,需给予鲜血或血浆,获得外注的拟胆碱质酶 5.吸入性肺炎,肠胃功能差如有胃轻瘫的易出现,应在治疗前下胃管 6.对记忆的影响 正旋波双侧电抽搐治疗导致记忆功能障碍是公认的,也是医生和病人不愿接受的 双侧ECT和单侧(右)ECT在程度上有区别: 双侧MECT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最好的结果是只在ECT疗程后出现一过性记忆障碍,几周内恢复 最差的结果是记忆障碍时间扩展到电抽搐治疗前6个月至治疗后2个月,客观检查可持续至治疗后6个月,个别病人主观体验可持续1年 MECT给予单向脉冲电刺激,用现有的记忆测量工具测知记忆损害没有定论 MECT可造成逆行性遗忘和顺行性遗忘 MECT 对瞬间记忆和延迟记忆有一过性的影响 较一致的看法是单侧电休克对记忆功能的影响是轻微的,有时甚至被疾病症状的好转所掩盖,不会造成患者记忆功能的永久性损害,学习和保存新信息的能力恢复良好,非记忆性认知功能,包括智力及组成智力的因素:推理、判断、理解及归纳的能力和运动、感知技能将不会受影响 六慎用和禁忌药物 1. 合用利血平可出现致命性的心血管功能衰竭、呼吸抑制 2.氯丙嗪、氯氮平等低效价药物对心血管系统影响较大 3.锂盐,可以延长司可林对神经肌肉的阻断时间,并且增加出现谵妄的可能性 4.抗癫痫药的应用影响皮层放电 七. ECT和MECT的区别 八.与药物相比 1.起效快 2.安全 3.疗效肯定 谢谢! 电休克治疗(ECT) 一.精神科的治疗学 精神药物 躯体治疗 心理治疗 中医治疗 躯体治疗 电痉挛治疗 胰岛素治疗 内分泌治疗 低温(34oC)与常温人工冬眠 精神外科 二.电休克治疗的历史 电应用到医疗上经典的说法是开始于罗马人用电鱼治疗头痛 抽搐治疗精神病是16世纪瑞士内科医生使用口服樟脑酊产生抽搐控制精神错乱以及后来的使用溴剂和戊四氮诱发抽搐 第一次电休克1938年由美国人应用治疗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主要表现为幻觉、妄想及难以理解的行为。11次治疗后病人的上述症状奇迹消失 80年代开始应用改良电休克 三. 改良电抽搐治疗的生理学影响 (一)对心血管生理和代谢的影响 1.心率 ( 1)心动过速: 麻醉药物,传统的硫贲妥钠可使心率加快,丙泊酚可使心率减慢; 电刺激:影响下丘脑的心率加快中枢,上胸髓后中单侧下行通路、脊旁神经结以及结后至心脏的纤维 的功能释放,出现了交感肾上腺素能性心动过速。 痫样放电可以促使肾上腺髓质儿茶酚胺的释放,发作的整过程均出现心率加快。 ( 2)心动过缓 发作结束后脑电活动有一段时间的发作后抑制,此时心率也迅速减慢,可降至发作时的1/3—1/2,历竟经数分钟恢复到基础心率。 2.血压 治疗过程中,血压始终与心率保持平行,先是麻醉药使血压轻度下降,电刺激后血压迅速上升且超过正常的30%—40%,诸多临床实验证明在治疗中出现的血压升高效应也是神经源性的,收缩压较舒张压明显,男性比女性明显。 3.心输出量 实验表明心输出量治疗时较治疗前有所增加。 心输出量=每搏出量×心率 被证实 心率160次/分时心输出量下降。 4.心电图 短时间、可逆性转归 心动过缓 心动过速 T波倒置 S-T段呈缺血性或非缺血性下移 5.心肌酶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后96小时追踪观察(肌酸磷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可呈一过性升高,但其同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