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节_培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七怪脉 例题:   1.脉显现在皮肤,浮数之极,至数不清的脉象,称为   A.屋漏脉   B.釜沸脉   C.虾游脉   D.鱼翔脉   E.雀啄脉 2.脉在皮肤,头定而尾摇,浮浮泛泛,似有似无的脉象是   A.屋漏脉   B.釜沸脉   C.虾游脉   D.鱼翔脉   E.雀啄脉 诊小儿脉(助理不涉及)   (一)小儿正常脉象的特点   正常小儿的平和脉象,较成人脉软而速,年龄越小,脉搏越快。   (二)小儿病脉   主要以脉的浮、沉、迟、数辨病证的表、里、寒、热;   以脉的有力、无力定病证的虚、实。      浮脉多见于表证,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   沉脉多见于里证,沉而有力为里实,沉而无力为里虚;   迟脉多见于寒证,迟而有力为实寒,迟而无力为虚寒;   数脉多见于热证,浮数为表热,沉数为食积。 第七单元 按 诊 一、按诊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主要有触、摸、按、叩四法。   1.触法   医生用手指或手掌轻轻轻触病人局部皮肤,以了解肌肤的凉热、润燥等情况。   2.摸法   医生用指掌稍用力寻抚局部,探明局部的感觉情况,肿胀部位的范围及肿胀程度等。   3.按法   医生以重手按压或推寻局部,了解深部有无压痛或肿块,肿块的形态、大小,软硬、光滑度,活动程度等。 4.叩法 医生用手叩击病人身体某部,使之震动产生叩击音、波动感或震动感,以此确定病变的性质和程度叩击法有直接叩击法和间接叩击法两种。   (1)直接叩击法 医生用中指指尖或并拢的二、三、四、五指的掌面直接叩击或拍打按诊部位。   (2)间接叩击法 有拳掌叩击法和指指叩击法。   1)拳掌叩击法:医生用左手掌平贴在病人的诊察部位,右手握成空拳叩击左手背,诊察腹部和腰部疾病。   2)指指叩击法:医生用左手中指第二指节紧贴病体需诊察的部位,以右手中指指端叩击左手中指第二指节前端,叩击方向应与叩击部位垂直,常用于对胸背腹及肋间的诊察,如两肋叩击音实而浊,多为悬饮之表现。 (二)按诊注意事项   1.体位与手法的选择 临诊时,必须根据不同疾病要求的诊察目的和部位,选择适当的体位和方法。   2.医生举止稳重大方,态度严肃认真,手法轻巧柔和,避免突然暴力或冷手按诊,以免引起病人精神和肌肉紧张,以致不能配合,影响诊察的准确性。   3.注意争取病人的主动配合,使病人能准确地反映病位的感觉。   4.要边检查边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及表情变化,以了解病痛所在的准确部位及程度。  二、按肌肤手足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一)按肌肤   (1)诊寒热   肌肤寒冷、体温偏低——阳气衰少;   肌肤厥冷、大汗淋漓、脉微欲绝——亡阳;   肌肤灼热,体温升高——实热证;   肌肤温而汗出如油,脉躁疾无力——亡阴;   身热肢厥——真热假寒证。   (2)诊润燥滑涩   皮肤干燥者,尚未出汗;湿润者,身已出汗;   肌肤干瘪者,为津液不足;   肌肤滑润者,为气血充盛;   肌肤枯涩者,为气血不足。 (3)诊疼痛 通过触摸肌肤疼痛的程度,可以分辨虚实。   按之痛减——虚证。   硬痛拒按——实证。   轻按即痛——病在表浅。   重按方痛——病在深部。   (4)诊肿胀   按之凹陷,举手不能即起者,为水肿。   按之凹陷,举手即起者,为气肿。 (5)诊疮疡 触按疮疡局部的凉热、软硬,来判断证之阴阳寒热。   1)肿硬不热——寒证。   2)肿处烙手而压痛——热证。   3)根盘平塌漫肿——虚证。   4)根盘收束而隆起——实证。   5)患处坚硬——无脓。   6)边硬顶软——已成脓。   (6)诊尺肤 即触摸从肘部内侧至掌后横纹处之间的皮肤。根据其缓急、滑涩、寒热的情况,来判断疾病的性质。   尺肤热甚,脉洪滑数——温热证;   尺肤凉,脉细小——泄泻、少气;   按尺肤凹而不起者,多为风水;   尺肤粗糙鱼鳞——血虚或瘀血。 (二)按手足   诊手足寒温,对判断阳气存亡,推测疾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1.阳虚之证,四肢犹温,为阳气尚存;若四肢厥冷,多病情深重。   2.手足俱冷——阳虚寒盛(寒证)。   3.手足俱热——阳盛热炽(热证)。   4.热证见手足热者,属顺候;热证反见手足逆冷者,属逆候。   5.手足心与手足背比较:   手足背热甚——外感发热;   手足心热甚——内伤发热。   6.手心热与额上热比较:   额上热甚于手心热——表热;   手心热甚于额上热——里热。 三、按腹部辨疼痛、痞满、积聚的要点   (一)辨疼痛   1.腹痛   (1)腹痛喜按——虚证   (2)腹痛拒按——实证   (3)局部肿胀拒按——内痈。   (4)按之疼痛,固定不移——瘀血。   (5)按之胀痛,部位不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