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环境问题概述zh.ppt

  1. 1、本文档共8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太湖位于江苏和浙江两省的交界处,长江三角洲的南部。她是我国东部近海区域最大的湖泊,也是我国的第三大淡水湖。 太湖以优美的湖光山色和灿烂的人文景观,闻名中外,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每年皆吸引着大量中外游人来此观光游览。 太湖蓝藻暴发使水质恶化   记者从无锡市自来水公司了解到,29日无锡城区部分自来水用户受到“臭水”的影响。自来水为何一夜间臭味难挡?记者从自来水公司得到的解释是:连续高温高热,导致太湖蓝藻在短期内积聚暴发,导致水源水质恶化,最终城区出现了大范围的自来水发臭现象。   据了解,近年来由于太湖水质污染较为严重,导致湖水水质富营养化程度加剧,而这却恰恰促使了蓝藻大量繁殖。今年夏季的东南风把几乎整个太湖水域的蓝藻都刮到太湖无锡水域的梅梁湖和贡湖岸边。而高温天气和阳光的暴晒导致“蓝藻”在岸边死亡、腐烂,发出刺鼻的臭味,污染了湖水。 三、环境问题的危害: 第一:危害生态平衡 第二:危害人类健康 第三:直接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酸雨与建筑 漫画《让布什尝尝全球气候变暖的滋味》 酸雨 1、什么是酸雨? 2、酸雨是怎样形成的?有哪些危害?我们能为防治酸雨做点什么?? 2、原因: ——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 4、危害: 1)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 至死亡; 2)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 3)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 4)危及人体健康。 4、防治: ——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研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等。 1、概念: pH值小于5.6的雨水。 3、分布: 1992-1993年中国年平均降水pH值的分布 读图: 1、找出pH值小于5.6的酸雨区 2、找出pH值小于4.5的重酸雨区 川渝黔等地 杭州湾 珠江三角洲及其北部 我国四川盆地比东北地区更严重的原因是: 四川盆地地形闭塞,空气不易流动,污染物不易扩散;空气湿度大,降水多,多云雾,容易形成酸雨;有色金属工业发达,排放的酸性气体较多;燃煤量大 1.伞破了说明了什么问题 ? 2.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 3.这种问题会造成什么危害? 4.我们该如何防止? 1、原因: 人们使用冰箱、空调时释放出的氟氯烃化合物,通过光化学反应大量消耗臭氧。 2、危害: A、增加皮肤癌,主要是黑色素癌; B、损害眼睛,增加白内障患者; C、削弱免疫力,增加传染病患者; 1)危害人体健康 2)破坏生态环境 和工农业生产 A、农产品减少及其品质下降, B、减少渔业产量, C、使塑料等高分子聚合物加速老化 3、措施: 全球合作保护 减少并禁止氟氯烃等物质的排放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 3)加剧了温室效应 2、大面积的生态 破坏 植被破坏 生物多样性减少 水土流失 荒漠化 生物多样性减少 植被破坏 水土流失 生态破坏 土地荒漠化 生态破坏现象的关联性: 鳄 鱼 皮 商 人 鳄鱼皮包 查获涉嫌走私虎皮 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生态破坏现象的地区性; 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地形原因。 2。大面积的生态破坏问题 水土流失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东北黑土地区、北方土石山区、华南的丘陵山地等地区,都有水土流失发生。而黄土高原是我国甚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分析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 自 然 原 因 降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植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土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集中夏季,且多暴雨,冲刷力强 地形过渡带,坡度较大,地面物质不稳定 覆盖率低,对地面保护性差 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 人 为 原 因 植被的破坏(过牧、过樵) 不合理的轮荒耕作制度 露天开矿 露天开矿 水土流失的治理 1、压缩农业用地,提高土地生产率。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2、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种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3、改善天然草场,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实行轮封轮牧,保护草场。 4、有序开矿——土地复垦、存放表土。 5、加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工程措施—打坝淤地,平整土地,修筑梯田 生物措施—植树种草 农业技术措施—科学施肥,选育良种,地膜覆盖 小流域综合治理 重点——保持水土 保塬、护坡、固沟 措施——“三结合” 工程、生物、农业技术措施 森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仅次于黄土高原。 人多 地少 薪柴匮乏 毁林开荒 人口密度大 植被破坏 水土流失 砍林取薪 降水变率大 地形起伏大 气候 地形 危害大、损失大 治理难度大

文档评论(0)

报告论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