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控实验3

北京联合大学 实验报告 课程(项目)名称: 自动控制原理 实验名称: 实验三 线性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 学 院: 自动化学院 班 级: 电气1101B 姓 名: 蔡万良 学 号: 2011100334116 指导教师: 李 平 成 绩: 实 验 日 期:2013年 12月 5 日 完成报告日期:2013年 12月 11日 实验三 线性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 3. 1 频率特性测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线性系统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2.了解和掌握对数幅频曲线和相频曲线(波德图)的构造及绘制方法。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 被测系统是一阶惯性的模拟电路图见图3-1,观测被测系统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填入实验报告,並在对数座标纸上画出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曲线。 本实验将正弦波发生器(B5)单元的正弦波加于被测系统的输入端,用虚拟示波器观测被测系统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了解各种正弦波输入频率的被测系统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图3-1 被测系统的模拟电路图 实验步骤: (1)将函数发生器(B5)单元的正弦波输出作为系统输入。 ① 在显示与功能选择(D1)单元中,通过波形选择按键选中‘正弦波’(正弦波指示灯亮)。 ② 量程选择开关S2置下档,调节“设定电位器2”,使之正弦波频率为8Hz(D1单元右显示)。 ③ 调节B5单元的“正弦波调幅”电位器,使之正弦波振幅值输出为2V左右(D1单元左显示)。 (2)构造模拟电路:按图3-1安置短路套及测孔联线,表如下。 (a)安置短路套 (b)测孔联线 模块号 跨接座号 1 A3 S1,S7,S9 2 A6 S2,S6 1 信号输入 B5(SIN)→A3(H1) 2 运放级联 A3(OUT)→A6(H1) 3 示波器联接×1档 B5(SIN)→B3(CH1) 4 A6(OUT)→B3(CH2) (3)运行、观察、记录: ① 运行LABACT程序,在界面的自动控制菜单下的线性控制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实验项目,选择 时域分析,就会弹出虚拟示波器的界面,点击开始,用示波器观察波形,应避免系统进入非线性状态。 ②点击停止键后,可拖动时间量程(在运行过程中,时间量程无法改变),以满足观察要求。 示波器的截图详见虚拟示波器的使用。 三.实验报告要求: 按下表改变实验被测系统正弦波输入频率:(输入振幅为2V)。 观测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填入实验报告。並画出幅频特性、相频特性曲线。 输入频率 Hz 幅频特性 相频特性 计算值 测量值 计算值 测量值 1.6 11.69 11.90 -11.4o -12o 3.2 10.74 11.01 -21.9o -22o 4.5 9.62 10.00 -29.5o -33o 6.4 7.71 7.68 -38.8o -41o 8 5.96 4.30 -45.1o -47o 9.6 4.25 3.23 -50.3o -48o 12.5 1.26 1.01 -57.5o -57o 1.6 3.2 4.5 6.4 8.0 9.6 12.5 一阶惯性环节传递函数:;K=R2/R1=2;T=R2*C=0.02; 幅频特性:;相频特性: 对数幅频特性: 3.2 一阶惯性环节的频率特性曲线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和掌握一阶惯性环节的对数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实频特性和虚频特性的计算。 2.了解和掌握一阶惯性环节的转折频率ω的计算,及惯性时间常数对转折频率的影响 3.了解和掌握对数幅频曲线和相频曲线(波德图)、幅相曲线(奈奎斯特图)的构造及绘制方法。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 1.了解和掌握对数幅频曲线和相频曲线(波德图)、幅相曲线(奈奎斯特图)的构造及绘制方法。 2.惯性环节的频率特性测试电路见图3-2,改变被测系统的各项电路参数,画出其系统模拟电路图,及频率特性曲线,並计算和测量其转折频率,填入实验报告。 图3-2 惯性环节的频率特性测试电路 实验步骤: (1)将数/模转换器(B2)输出OUT2作为被测系统的输入。 (2)构造模拟电路:按图3-2安置短路套及测孔联线,表如下。 1 信号输入 B2(OUT2)→A3(H1) 2 运放级联 A3(OUT)→A6(H1) 3 相位测量 A6(OUT)→ A8(CIN1) 4 A8(COUT1)→B8(IRQ6) 5 幅值测量 A6(OUT)→ B7(IN4) (a)安置短路套 (b)测孔联线 模块号 跨接座号

文档评论(0)

me545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