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态学讲义2012.9.doc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生态学讲义2012.9

微生态学讲义 (本科用) 大连医科大学微生态学教研室 第一章 绪 论 教学内容 微生态学的概念 包括微生态学及正常微生物两个基本概念及与宏观生态学、医学微生物学、微生物生态学等近缘学科的关系 微生态学的历史 包括学科成立前历史及学科成立后历史 微生态学的用途 包括理论用途与实际用途 教学要求 理解与掌握微生态学及正常微生物两个基本概念同时分清微生态学 与宏观生态学、医学微生物学、微生物生态学的区别与联系 理解与掌握微生态学的用途 了解微生态学的历史 教学方法 结合日常生活和病例分析,用举例、图表、对比等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采取多媒体教学方式。 课时分配 2学时 具体内容 第1节 微生态学的概念 一、宏观生态学的定义 宏观生态学,简称生态学(Ecology),1866年,由Haeckel提出。几经科学家们定义,1979年中国的生态学家马世骏提出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定义:生态学是一门多学科性的生态科学,它是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的科学。更明确地说: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科学。 二、微观生态学的定义 微观生态学,简称微生态学(Microecology),1977年,由西德的Volker Rush首先提出。1985年Volker Rush提出:微生态学是细胞水平或分子水平的生态.学。更明确地说:微生态学是研究正常微生物群的结构、功能以及与其宿主相互关系的生命科学分支。 三、正常微生物群的定义 正常微生物群(normal microbiota或normal flora)是微生物与其宿主在共同的历史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微生态系,即寄居在特定个体体内的非但无害而且有益的微生物群落(microcommunity)。 第2节 微生态学的历史 微生态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只有十几年的历史,但是作为以正常微生物群为研究对象的微生态学,已具有悠久的历史。它的起源,与微生物学(细菌学)是同时期的,甚至早于微生物学。概括起来分为以下4个时期。 一、启蒙时期(1676~1910) 1. 直接制片 荷兰人Antony Van Leeuwenhoek用他自己研制的世界上第一台显微镜,以扩大300倍的倍数直接或在暗视野下观察人、动物的粪便、人的唾液、污水、胡椒种子等标本上的微生物,并将看到的形态一一描绘下来。这些形态几乎囊括了现在的细菌形态。因此,Leeuwenhoek是世界上第一个以直接制片法观察人、动物及植物标本的正常微生物群的人。可以认为,他是微生物、微生态学的创始人。 2. 混合培养 由于当时人们没有建立起纯培养的技术,只能在液体中对标本里的细菌进行混合培养。混合培养对微生态学研究是必要的,因为在自然条件下微生物本来就是混合的,并不是单独存在的。由于当时没有建立起微生物种的鉴定标准,尽管混合培养对微生态学有重要意义,但不能发挥其真正优势。初级的混合培养是科学发展的必然历史阶段。 3. 纯培养 纯培养技术的创建是微生物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的核心是德国细菌学家Robert Koch(1843~1910)发明了固体培养基。纯培养技术对微生物学的发展来说是一场革命。正如Koch的学生F.Loeffler所说:“我老师的纯培养技术的发明,就象结满硕果的大树,只要你站在树下,把树轻轻一摇,就会有大批果实落在你的口袋里。”因为有了纯培养技术,才能进行科学的生物学与分类学的研究。的确,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几乎大部分的病原茵都相继发现了。对微生态学来说,纯培养技术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但它忽视了微生物在自然生境中的混合状态,所以不能揭示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4. 对正常微生物群的初步认识 根据上述手段进行的研究,使我们对正常微生物群有了初步认识。主要有二种看法:1)Pasteur的观点:法国的Louis Pasteur(1822~1895)从他从事的发酵工业所取得的知识出发,认为正常菌群是有益的。人或动物的食物消化,需要通过微生物的发酵起作用。2)梅契尼柯夫(1845~1916)的观点:他认为肠道菌群特别是大肠杆菌是有害的,它们能分解未消化的食物,产生大量的靛基质、硫化氢、胺类等,从而使机体发生慢性中毒,引起动脉硬化,促进衰老。为此他提倡喝酸牛奶,以抑制大肠杆菌等腐败菌的生长。从现代观点来看,上述两种看法都只强调了一方,忽视了另一方。有益及有害是正常微生物对其宿主作用客观存在的二个方面,当正常微生物群与宿主保持微生态平衡时,它对宿主是有益的,当发生微生态失调时,它对宿主是有害的。 二、停滞时期(1910~1945) 这段时期,对正常微生物群的研究一方面处于停滞时期,另一方面又蕴酿着新的发展。 1. 停滞的原因 1)烈性传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agan198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