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三十年征文:农垦教师历史回放.doc

改革开放三十年征文:农垦教师历史回放.doc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改革开放三十年征文:农垦教师历史回放 一、农垦的历程 我生长在雷州半岛琼州海峡一个偏僻的小单位。五、六十年代的农垦称为“军垦”。那是南下大军在雷州半岛安营扎寨开荒种植剑麻、橡胶等农作物的大本营。后来还在全国各地招工以扩大开垦大军的力量。我父母就是开垦工的其中一份子,父母所在的单位就七师八团九连。到了林彪驾机外逃坠机身之亡后,军垦改名为“农垦”,我们的单位就由九连称为九队了。 听父母一辈说,自古以来雷州半岛是南蛮与流放之地,千里荒芜人烟稀少。他们刚到雷州半岛的时候,克服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白天,解放军战士持枪在规划地带的四周保卫开垦工人的生命,提防流窜的国民党遗留下来的兵痞、当地的土匪以及老虎等野兽的袭击,开垦工人则在规划范围地带劈荆斩刺、开垦土地;有时开辟荒山野野中会发现只有几户人家小村庄,便挨家挨户去看,结果发现村里没有一个活人,都是睡在床上的干化后的尸体。当用手去撩开蚊帐搬走尸体时,蚊帐全都是自动碎落而下,也许是雷州半岛的瘟疫造成的。军人只好带领开垦工人把这些干尸体就地埋葬;晚上,开垦工人睡在简陋的草棚里,士兵们则在四周点着篝火昼夜保卫,以防国民党的兵痞、当地的土匪以及老虎等野兽对开垦工人的突然袭击。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军民同心共同建设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建立了人们安居乐业到处呈现一派春机盎然军垦单位,后来改称为农垦单位。 二、军垦启蒙老师 在假日里,军队把需要外出的开垦工人分成小组由各派出小队军人护送,翻山越岭到所在的小城镇去购物或邮寄家信;不外出的开垦工人则在原来的单位,由部队派出来的文化指导员教他们认字、计算、唱歌、跳舞,使开垦工人开心地生着。部队还专门把招来开垦工人中有读过小学、中学的“文化人”集中培训,白天工作晚上当起夜校“老师”教文盲认字,我母亲就是其中一位夜校老师。到了“知识青年上山下山”的年代,从全国各大城市来中学生给开垦工人注入了新生血液,文化氛围日益高涨,各单位成立了宣传队、文工团等的文化组织,还办起了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教学机构。后来,原来的南下大军的军人绝大部分享受国家的政策告老还乡,团队以上的干部、文化教员调动到各大地方上任去了。 三、第一代农垦老师走了 七十年代,我读幼儿园、读小学了。我的童年是非常快乐、幸福的。虽然那时候的我困着睡了父母还没有回来,早上一睁开眼睛父母早已上班,但我有关心我吃饭的厨房阿姨,有疼爱我们的幼儿园老师。我的幼儿园老师是位温柔善良的湛江来的女知识青年,她的名字叫陈和建,由于她在扮演《沙家浜》阿庆嫂而出名,她教我们认字、唱歌跳舞…… 教我们小学一至四年级的是,由湛江文工团解散后分配到我们单位教书的苏可碧老师,听妈妈说,她可是位音乐学院出来高材生。苏老师有一手好手艺:弹扬琴啦、木琴啦、琵琶等,还有拉手风琴、拉二胡、吹口琴在我们单位都是一流高手。我们单位知识青年人从城市的家里带来的乐器,一旦在我们苏老师的手里,顿时间就会有悦耳动听的乐曲飘起……苏老师告诉我们,她弹钢琴是最拿手,可惜我们这没有钢琴。那个时候,我们整天围在苏老师身边,跟老师学知识听老师弹乐曲,对未来充满憧憬,多么希望自己也能像苏老师那样有才华!而教我五年级的是广州知识青年莫小元老师,是她教给了我们丰富的知识,也让我们知道广州大城市许多趣事,每次从广州回来,莫老师总会给我们带来鲜味无比的广州小食;数学老师就是后来教我们数学的苏东波老师的夫人——蒋桂芬老师,一位出生在高州县城书香门第的秀丽而温柔的好老师,在她的耐心教育下使我这个贪玩的小女孩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80年代中,我的中学老师由我们第一批农垦子弟的高材生和知识青年担任的。教我初一的语文老师是钟锡锋,数学老师是杨琼生,英语老师是冯群英老师,他们都是第一批农垦子弟的秀才!教我初二语文的是李曼群老师,她是汕头的知识青年,是位能歌善舞、学识渊博的老师!英语老师是黄少连老师,数学老师是何国辉老师,物理老师吴丽容、龙天柱老师等,他们第一批农垦子弟的高材生。教我们初三语文的是陈全钦老师,物理老师则是陈增安老师,而教我们数学则是原来曾任高州一中校长的儿子苏东波老师,我们同学都称他为“苏东坡”老师。他当时已经是我们中学的教导主任。苏老师不但是位教学严谨还是位知识渊博的好老师,他常会在讲数学课上引用古典名言或诗句来调节我们上数学课的气氛。在他的身上即有陈景润的执着也有李白诗歌的浪漫,我们都喜欢听他的课……高中部的邓栋老师、黄庆清老师、全兆庆等等老师,指导的学生参加高考,当年的高考成绩可以与县城一中比美!…… 恩师难忘!他们的音容笑貌,都会给学生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可是,随着78年改革春风的吹拂,随着国家平反政策的落实,国家高考制度的恢复,人们的意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农垦优秀的老师大都调动回去原籍或调动外出各大开放城市,现在已成为各大城市的教学骨干了,为当地

文档评论(0)

raojun00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