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过剩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绪论 1.1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在很长一段时间倍受通货紧缩现象的困扰,经过一系列扩张性货币政策的运行及入世后外贸出口的迅速发展,紧缩现象逐渐得到了控制和反转。但从2003年底开始,主要经济数据开始显示了通货膨胀预期,国内一线城市房地产价格出现普遍的飞速增长,银行贷款及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持续远高于预期,制造业大量的产能过剩,宏观经济的运行又表现出信贷和投资过热的现象,而且这个趋势一直在延续。 信贷和投资过热的背后是货币供应量的放大,据2007年人民银行统计数据,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40.34万亿元,同比增长16.72%;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5.25万亿元,同比增长21.01%,均远高于GDP的预期增长速度。可以说,长期以来,跟世界各国同期经验水平相比,中国的货币供应量一直处于一个很高的水平。 过多的货币供应使得国内主要金融机构面临过剩的流动性管理的困扰,具体的表现是过高的存贷差跟超额准备金率,就相关数据统计,2006 年,100 元存款,,。 从2006年开始,借股改对股市市值释放的契机,过剩的流动性开始强烈影响资本市场的运行。 2007上证综指全年涨96.66%,两市总市值出现爆发式增长成为今年全球表现最强劲的股市;居民消费价格Excess Liquidity),也称过剩的流动性。关于流动性过剩的定义最早可源于英国出版的《经济与商业辞典》,其解释为:银行自愿或被迫持有的流动性,超过健全的银行业准则所要求的通常水平;显然,这是一个在银行业范围内的定义。而欧洲中央银行在2005年的一份报告中将国家层面的流动性定义为流通中的货币及半货币资产,提出了衡量流动性的四个标准:实际与理论货币存量(M3)之差;货币积压 (money overhang) ;货币与GDP之比;信贷与GDP之比。对上述标准的偏离即可认为是流动性过剩。 我国人民银行对流动性过剩也有过解释:2006 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这样解释:流动性的本意是指某种资产转换为支付清偿手段的难易程度。因而,流动性过剩实质上则表现为金融机构超储率持续处于高位的情形。 国内一些学者对流动性过剩的定义也分别提出过自己的观点,朱庆(2006)认为自凯恩斯提出流动性偏好(Liquidity Preference)理论以来,流动性几乎成为货币的同义语,所以流动性过剩即是货币供给的过剩。张春雪(2007)也有类似观点,他提出流动性过剩指的是货币供给相对于实际货物、服务及资产交易过量。魏杰,,,)(2007) 则认为流动性过剩描述的是由于中央银行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而出现的经济态势,(2006) 认为流动性过剩的根源是我国经济结构和区域结构的失衡。温希强(2006) 认为由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2007) 认为,造成外汇储备、外汇占款不断攀高的原因是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是推动我国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因素,但对外汇储备与流动性的确定关系未进行实证检验。李成、姜柳(2006) 对外储备与银行存贷差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了在现行汇率制度下,外汇储备是银行存贷差扩大,全社会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但未分析外汇储备的结构及货币供应量与外汇储备的确定关系,本文将通过建立实证模型进行检验。 可见,目前的研究表明,对于中国宏观层面的流动性过剩的形成,是多方面,多因素诱发的结果,尚没有一个系统和权威的解释。本文将尝试建立一个以市场出清理论为基础的分析框架,对中国经济体系内种种不均衡因素的分析,找出流动性过剩的本源;再结合“三元悖论”对外部因素的定性分析和模型的实证分析,对流动性过剩的成因,给出一个清晰和全局性的解释。 (4)对于流动性过剩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 国外的研究中,Saxegaard(2006)研究了北非地区流动性过剩的模式以及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其实证检验证实了流动性过剩会严重削弱货币当局的调控能力。Ruffer and Stracca (2006)介绍了关于流动性过剩的概念争论,并通过建立VAR模型分析了全球的流动性过剩背景下各主要经济体之间的跨国界流动性的溢出效应。 国内的学者对流动性过剩影响的研究已经相对全面,吴曼曼(2005)对货币流动性与货币政策有效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其结果验证了流动性过剩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负面影响。闫庆悦、张轲(2006)通过实证检验分析了过剩的货币流动性通过的超额的货币供给影响到股票等资产价格的大幅上扬。戴莲、吴广文(2006)集中论述了流动性过剩对商业银行经营带来的困境。张晋生(2006)在他的文章中流动性过剩影响表述为:银行风险增大、投资过热难以抑制、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货币政策有效性降低。 根据传统理论来说,流动性过剩对经济体影响的经典表现主要有二类:过多的流动性涌入资本市

文档评论(0)

didal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