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福利事业参与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如何发挥.docVIP

社会福利事业参与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如何发挥.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社会福利事业参与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如何发挥   【摘要】功能与理性选择存在理论上的争议,两者存在社会行动和个人行动不同方向上的冲突。文章基于上海P区社区老年助餐服务项目的调查研究,总结运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众多问题,以功能与理性选择冲突为理论依据,分析老年助餐服务项目供给主体的角色定位及困惑。从如何发挥参与主体主观能动性的角度,深入探讨福利事业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福利社会化 功能 理性选择 供给主体   【中图分类号】D669.7 【文献标识码】A   研究问题提出   1999年是国际老人年,标志着全球进入老龄化时代,也是中国进入老年型国家行列的标志年。庞大的老年人口基数及快速增长水平,养老需求急剧膨胀,收入水平提高带动福利服务需求的明显增长,政府福利供给与服务需求的矛盾日趋严重。为更好地实现政府的福利责任,满足服务需求,以“社会福利社会办”为指导思想的福利社会化范式成为福利发展的趋势。   所谓社会福利社会化,是指在政府的倡导、组织、支持和必要的资助下,动员社会力量建设社会福利设施,开展社会福利服务,满足服务需求①。社会福利社会化,是民政部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随着行政管理体制、事业管理体制等配套改革的不断展开,社会福利社会化成为一个全局性、方向性的变革趋势。其核心内容是服务对象、资金来源、管理、服务设施和服务队伍的社会化。   经过近30年的探索实践,福利社会化顺应了中国经济和社会变革趋势,然而这一理念和实践在确立伊始就存在理论争议。在西方文献中并没有“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概念,与之接近的是“社会福利私营化”,在台湾被称之为“民营化”②。主要是以国家福利向私营化方向转变,强调政府不再是唯一的福利提供者,通过逐渐降低政府拨款补助的依赖,引入营利的商业组织与非营利社会组织,强化其角色和功能使私立机构成为福利供给的主体。在西方学界研究中,福利私营化虽然批评很多,但它的优势也引起广泛关注,如专业化水平提高、服务质量提升等。   从社会福利供给主体的多元化角度看,福利社会化与福利私营化具有异曲同工之处,其本质都是基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降低对政府作为唯一供给主体的依赖,构建多元福利供给主体体系,从而实现福利的国家责任。正如美国学者G?J?卡扎的观点,研究者很难从国家的不同背景与实践中推断出内在的一致性,从而验证福利范式的概念,因为人们必须考虑到不同福利国家背后的历史基础,政治行动者的差异性,政策过程的变化以及外国模式对不同国家的影响③。当代学术研究和实证探索的主流却认为有效、高质量的福利供给模式应该是多元主体融合的,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原则,政府、市场、社区、非营利组织等多元主体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而在国内明确的政府始终为主体,其他供给主体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成为一种共识。   文章以上海市P区老年助餐服务项目为研究对象,在项目调查研究过程中发现,福利多元供给主体均融合参与其中发挥作用,从福利社会化视角分析参与主体的角度困惑,以功能与理性选择为理论基础,研究福利社会化理论。   老年助餐服务项目中供给主体的角色困惑   上海是全国最早进入老年化城市的地区,近年来,老龄化、高龄化趋势日趋严重,同时独特的区位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高龄、独居、纯老家庭及生活需要照料的老年群体就餐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自2006年起,P区由政府发起,各街镇组织实施设立老年助餐服务点,旨在提供膳食加工配制、集中就餐、外送服务,以满足老年人就餐需求。实施过程中主要采取区财政出资兴建,提供政策扶持及开办补贴,街镇自主组织实施的运作模式。   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共有老年助餐服务点68家(已运营65家,暂停运营3家),运营管理模式可分为3种:委托有资质餐饮公司(25家,占总数36.76%)、利用自有资源,街道负责运营(32家,占总数47.06%)、依托养老机构,日托所运营(11家,占总数16.18%)。   政府。老年助餐服务项目伊始,明确“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专业服务”的服务理念,政府主要承担制定扶持政策、提供开办补贴,建立监管制度,构建服务体系的角色。项目发展至今,已覆盖全区绝大多数街镇,建筑总面积达9019.5平方米,累计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形成了12755客/餐的供给能力,而实际助餐服务仅为4644客/餐,助餐服务资源浪费严重。各服务点建立了日常管理,安全监管制度,但区级指导性规范并未出台,针对餐饮公司的扶持、免税政策也未协调达成。从福利供给实现途径来看,财力支持,政府发挥充分,而在政策支持、人才支持及管理指导方面存在不足。   街镇。街镇是老年助餐服务项目的运营主体,负责整合辖区内资源,确定运营管理方式,制定日常运营管理安全规范,并筹集资金用于日常

文档评论(0)

sis_lx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