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案】2016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讲述.ppt

【考案】2016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讲述.ppt

  1. 1、本文档共1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2)(2011年安徽卷,9)茶叶因生长环境的差异而带有不同的味道,一 些品茶专家根据多年的经验品一品便知茶叶的产区在哪里。这表 明( ????)。 ①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就在于矛盾的特殊性 ②世界上的一切事 物都具有自觉反映的特性 ③人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地深化和 发展的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后不在人的意识之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①正确,不同产区的茶叶味道不同是矛盾特殊性的体现; ②错误,客观事物不能自觉反映,只有人的意识才具有自觉反映的特 性;③正确,品茶专家根据多年的经验才能根据茶的味道品出茶叶的 产区,体现了人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发展的;④错误,人为事 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 【答案】 A (13)(2010年天津卷,14)世博会自诞生以来,一直讲述并预言着世界 的改变,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走向成熟。世博会是展示台:上海世博会 吸引了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集中展示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多 元的世界文化以及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世博会是大课堂:上海世 博会拓展了人们的知识视野,激励了全社会的创新热情,眺望了世界 文明的未来。世博会是助推器: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使美国汽车业 大放异彩;1993年大田世博会推动了韩国从出口加工型经济向自主 创新型经济的转变;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 主题,深化了人类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思考和探索,成为人类文明发展 的新驿站。 结合材料,用哲学中有关认识的观点,说明世博会为什么能“讲述并 预言着世界的改变”。 【解析】 解答此题关键是正确理解“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 ”这句话。结合题目中“认识的观点”和材料中“推动人类文明 不断走向成熟”等内容,可以将“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理解 为世博会推动着人的认识逐步深化、发展。再结合材料中的内容, 应从实践决定认识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能”的问题。另外,材料中 的“深化”“新驿站”等内容表明人的认识本身是一个无限上升 的过程,这也是解释“为什么能”的原因之一。 【答案】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标准 、目的。“展示台”“大课堂”“助推器”等材料分别体现了上 述原理。 ②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无限性。“新驿站”等材料体现 了上述原理。 (14)(2010年福建卷,39)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重要的思想资 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传统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论述节选: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孟子·尽心下》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 而身毙。” ——唐太宗《贞观政要·君道》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 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 ——谭嗣同《仁学》 专家点评:传统民本思想在历史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具有时代 局限性,统治阶级运用民本思想的目的是“治民”、“驭民”。 “坚持以人文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 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 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 果惠及全体人民。” ——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04年 3月10日) 专家点评: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是立 足中国发展实践,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其内涵将随着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 结合材料,说明从民本思想到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如何体现 人类认识过程的。 进行作答。 【答案】 ①认识受各种条件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 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从孟子到唐太宗再至谭嗣同对民本 思想的演变,直至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提出,体现了认识的反 复性。 【解析】 本题考查认识过程,即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 升性,要根据材料,从古代民本思想到党的“以民为本”思想的变化 ②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随着社会历史 条件的不断变化,从“民贵君轻”到“君存百姓”再到“民本君末 ”,民本思想的内涵不断变化,“以人为本”的内涵也将随着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 ③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以人为本 ”就是对民本思想的超越和发展,体现了认识的上升性。 五、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这是一个高频隐性考点,在今后的高考中不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 题都很可能出现,需高度关注。因为在教材上只明确了实践是认识 的基础,并未明确指出实践决定认识,更没有直接讲解认识对实践的 反作用。其实,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际上就是讲实践决定认识。认 识属于意识的范畴,认识的能动作用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在认识论中 的具

文档评论(0)

有一二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